2013年8月13日9:27 来源:解放牛网 新闻晨报 作者:徐颖 选稿:丁纯醇
2013年8月12日,《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新书发布仪式在上海书城举行。
/晨报记者吴磊
昨天上午,由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书首发式在上海、广州和长沙三地同步举办。上午10时许,记者赶到上海书城《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首发仪式现场,发现早已有许多读者冒着高温,赶到了上海书城。首发仪式播放了一段未曾发布过的视频《朱镕基同志上海工作概览》,8分钟的视频里,朱镕基同志作报告时中气十足,关注民生、教育、交通、住房等当年的社会热点话题,勾起了市民们的亲切回忆,不少读者在首发式后排队购书,截至昨日18时的统计,上海书城共销售出平装本1136本,精装本113本。
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收录了朱镕基同志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先后担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和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期间的部分讲话、谈话、信件、批语等106篇,照片83幅,批语及书信影印件9幅。编入的文稿是根据朱镕基同志当年讲话的音像资料和文字记录编辑而成的,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正值我国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转轨处于关键时期。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这时遇到的困难和考验尤为艰巨复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江泽民同志领导下,朱镕基同志和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带领1200多万上海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振奋精神,艰苦奋斗,齐心协力,大力推动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稳定和发展上海经济。在较短时间内,使上海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后来上海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市民冒酷暑排队购书
得知《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出版的消息,许多上海人冒着高温,一大早赶到上海书城。翻阅着刚刚到手的新书,读者感慨万千,有的老同志深情回忆,当年朱市长上任抓的头一件事就是市民的副食品供应。
谈起朱市长,上海老百姓就会提到交通、住房和“菜篮子”,朱市长重点抓的三件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让上海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改善了市民生活。读者罗幼甫心情激动地买下此书,他说,朱镕基对上海人民而言特别亲切,这书一定会买回去好好读。
还有的读者说,朱镕基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亲切直白,老百姓听得懂,老百姓爱听爱读。还有的读者翻开《对全市局级以上干部的三点要求》、《纪检干部要敢于碰硬》等篇章,说朱镕基同志提出的建设“廉洁、高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目标,强调廉政建设要首先从领导干部抓起,以及“四菜一汤”、不得收受礼品等“改善政风的八项规定”,上海市民至今记忆犹新,这本书也是当前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参考读物。
1988年4月28日,上海两会期间,《解放日报》头版刊发了记者毛用雄采写的《负着“阵痛”振兴上海——“两会”采访沉思录》一文,在报道中,他直言不讳上海的现状——一边是新楼成群耸入蓝天,一边是挤满乘客的公共车辆成串蜗行;一边是几千种商品价格上涨,一边是地方财政收入的连年滑坡;一边是“金星”、“上海”大屏幕彩电票暗中以四五十张“大团结”的高价成交,一边是许多家庭实际收入减少造成的声声抱怨……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上海,将如何在“阵痛”中振兴?
这些问题在朱镕基上任前的上海市人大九届一次会议上就提出来了,朱镕基说:“至于存在的问题,并不都是主观造成的,有它的客观原因。因为上海的工作条件十分困难,问题由来已久。”
朱镕基在上海工作期间,振奋士气,始终把“菜篮子”工程、交通和住房当成三件主要民心工程。有人统计过,朱镕基在任期间,每年在报纸上公布和解决的实事累计超过40件,每年的人大会上,当他告诉人大代表,去年的实事工程已经得到了落实时,都会迎来代表们的一片掌声。
[1988年的上海思考“阵痛”中的振兴]
[交通]
交通要真正缓解,必须把人口从浦西疏散到浦东
上海人现在宁要市中心一张床,也不要浦东一套房,就是因为交通不方便,所以交通规划不抓好是不行的。
上海的交通要真正缓解,必须把人口与工业从浦西疏散到浦东。现在市区最高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6万人,往哪儿疏散呢?有些同志提出,到金山去建个“大上海”、“新上海”。这个设想不是没道理,但是终究比较远,交通难以解决,要把市中心这套网点、设施搬去是不行的。一个上海,搞了几十年,你想另搞一个上海代替它,不可能。我始终认为,将来上海市的中心还应该是在现在的市区,只要把人口疏散一些,把工厂搬走一些,把花园洋房恢复起来,拆掉一些破破烂烂的房子,恢复道路和绿化面积,上海将成为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
今年要把整治公共交通作为一个突破口。抓公共交通,首先要强化道路的管理,现在道路被侵占了,汽车没法开,高峰时一个小时只能开5公里,所以还要把道路的管理作为重点。第一,抓紧清理整顿市中心区被乱占用的道路,被侵占道路要退出来。第二,严禁乱挖和违章占用道路,要限期完成道路的修建。今年已经制定了一个法规,不允许乱挖马路,严格审批权限、完工期限,开挖以前必须明确修复的期限。第三,加强交通秩序的管理,完善主要道路的交通标志、标线的建设,整顿交通秩序。现在有很多人献计献策,里面有一条可以考虑一下,大家提出能不能对一些主要路线的红绿灯加上一点人工管理。现在这套软件,不大适合我国的情况。第四,实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确保公交车辆优先通行。今年准备完成四条机动车专用道、五条非机动车专用道的建设改造,让机动车、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这样能提高车速,强化交通管理。
(节选自《下决心整治市内道路交通》)
[住房]
所有人都要交公积金十年内基本解决住房问题
从1986年以来,本市盖的房子一年比一年少,如果再不进行住房制度改革,解决上海的住房问题就会遥遥无期,所以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房改势在必行,不改不行。
不少同志建议,过去已经分配到住房的住户也要做贡献、买债券。对这个问题,房改方案中已经规定了,所有的人都要交公积金,已经分配到住房的人也要交公积金,这就是做贡献。将来房改进一步深化,对这些老住户也要实行住房商品化,他们还会做贡献。但如果要求他们现在也买住宅建设债券,牵涉的面就太广了,具体规定也很复杂。所以我们认为,可以在房改方案中加一条,提倡大家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自愿买一点债券,做一点贡献,来支持房改,但不做硬性规定。
不少同志提出,那些多住房的同志应该多付房租,既不要封顶,也不给补贴。对这个问题,我想先说明一下,房改方案中规定了提租发补贴,提高一点房租是为了弥补修房的费用,发补贴是为了尽量不过多增加个人的负担。这样,房改方案才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护。对于老住户中少数住得比较宽裕的同志也要做具体分析,这些同志大多是对革命、建设有贡献的人,他们住得宽裕一点,也是过去政策规定的,是历史上形成的。我们不能否定过去的分房政策,再要他们多付很多房租,那也不一定合理。所以这个问题,还是交给每个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比较好。
现在有个问题,实行房改以后,大家期望值很高,都想早点拿到房子,如果房子盖不出来,就会大失所望。去年,我们在研究房改方案时,就已经考虑了这个问题:能不能在十年里建5000万平方米住宅,基本解决上海人民的住房问题。现在看起来,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不仅可以完成,还可能提前。去年一年,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采取了各种措施。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各行各业、全体市民要齐心协力,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简介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是由上海市政协、上海市文明办和上海市民政局发起,经上海市社会团体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自1994年5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宗旨,“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理念,以及“人人可慈善,行行能慈善”的信念,致力于发掘慈善资源,实施慈善救助,传播慈善理念,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广泛动员民众和团体参与,聚社会之善,成社会之爱。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8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网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