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及全国各地有400多个授权分发点,每年分发食物价值2000多万元
食物银行:从共济到唤起环保意识的探索

2023年7月17日9:05 来源:解放日报 选稿:马芸

  每天上午11时不到,位于静安区江场西路的免费互助素食餐厅“雨花斋”,都会迎来许多熟面孔。作为上海5家雨花斋门店之一,那里每天会为130多名周边80岁以上的高龄独居老人免费提供一餐素食。

  2017年江场西路店开设不久,有着相同惜食理念的绿洲食物银行便与其建立联系,随着一台红色共享冰箱的放置,那里也成了食物银行的分部之一。工作人员不定期送来牛奶、酸奶等,放置在冰箱储存,其他可常温保存的食品则整齐摆放在门口长桌上。

  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的食物银行,则是专为工地建设者服务的。上午10时30分是工地建设者的午休用餐时间,也是人流量最大的时间点。徐汇滨江常年有20多个总体量约200万平方米的在建项目,高峰期聚集着上万名建设者。在这个建设者大量集聚形成的特殊“社区”,食物银行也运行了六年多。

  自2014年起,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开始在上海探索本土食物银行的运作,通过向生产和流通渠道募集即将被浪费的食物和日用品,并将其分发至有需要的群众手中,以减少食品浪费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今在上海及全国各地有400多个授权分发点,每年分发食物价值2000多万元。上海的这些点位运行情况如何?食物银行的发展是否实现初衷?

  第一台共享冰箱已运转七年

  武宁路普雄路口有一处并不起眼的地方,抬头可见几个绿色的大字:长寿普雄绿洲食物银行。这里是上海第一台共享冰箱的摆放点。

  7月5日上午8时15分,年逾七旬的志愿者组长李萍及另外两位志愿者许洪海、潘志祥已在忙活了。李萍每天都在,另7位志愿者每天轮流值班,免费为居民发放食物。这些食物基本都是绿洲食物银行通过超市捐赠而来。当天,冰箱里有些冷冻鸡翅,数量不多。屋子里还有一大包玫瑰饴软糖。李萍对两位志愿者说:“发糖吧,一人8颗,这样应该每个人都能拿到。”

  8时30分,这里逐渐排起长队。排队的大都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李萍为他们登记信息,十分熟练,因为多是熟面孔,电话号码基本都能背下来。第一个进来的是家住愚园路的胡叔,他和志愿者打了个招呼,拿了糖往包里装。他说:“我一个人住,早上没事,吃了早饭就出来走走,顺便领点菜回家。”

  李萍介绍,胡叔这种情况很典型,每天来的基本都是周边老人,不少是独居老人。阿姨爷叔一边排队一边说笑,俨然是老熟人。这时,轮到老叶领了。李萍和许洪海默契地准备好两份糖,并登记了两个身份证号。“他老妈97岁,以前是他推着轮椅来的。后来我们让她不要来了,这种情况特殊照顾,给他们两份。”

  “哦,今天是领糖。那我也拿一份,谢谢!”刚进门的石阿姨擦着汗。“我帮你登记好了。”李萍说。石阿姨在曹杨新村做钟点工,知道这里可以免费领菜,有空就过来。

  大约20分钟后,长队逐渐消失。9时10分,最后一份糖领完了。当天领取人35位。李萍说,来领食物的老人普遍经济条件一般。针对低保家庭,居委会通过绿洲食物银行专门准备了一个包括米、油在内的百元礼箱,点对点给他们。

  食物发完,志愿者们并没有走。他们通常会再待一会儿,告诉老人“明天再来领”,也会顺便和他们聊聊天。上海第一台共享冰箱能有序运转七年,不得不说与这支尽心尽力的志愿者队伍息息相关。

  不同点位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在免费互助素食餐厅雨花斋,免费餐食由义工制作,有行动能力的老人可来店自取,行动不便的老人由志愿者送饭上门。负责人赵慧军介绍,因为老人每天来取餐,只要绿洲食物银行送来食品,老人总能第一时间拿到,志愿者也会留出一部分食品,连同饭菜一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包送过去。

  家住宝山区张庙街道泗塘一村的张瑞芝奶奶今年88岁,上午10时出门,乘坐公交车到雨花斋为自己和93岁的老伴取餐,这是她每日的固定行程。这天上午,恰逢食物银行新收到一批威化饼干,老人便领取了两包,随后在登记册上写下自己和老伴的名字。老人很朴实,感慨这些食品的包装整洁完整,虽然保质期还剩1个月,但老两口“平时当零食点心吃吃挺好”。

  11时34分,登记册上记录了32位领取了威化饼干的老人姓名。赵慧军说,对于食物银行送来的食品,老人们都很珍惜,常在领取后的几天还会向志愿者反馈“味道好”。

  在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共享冰箱就放置在党群服务站内,建设者之家还额外购置了一个冷藏柜用于储存生鲜食品,旁边货架上摆满各种可常温保存的食品。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党支部书记蔡莉萌说:“目前这个食物银行覆盖周边多个工地,可为七八千名工友服务。大批食品集中送来时,我们会通过微信联络群通知各负责人,请他们集中领取。还有一些离得近的工友会自己过来。”眼下,该食物银行的日均流量达300人左右。

  “70后”唐春红是江苏南通人,和丈夫在周边建设单位工作了五六年,几乎天天要到建设者之家歇歇脚。唐春红说,冰箱和货架管理得很好,工友们领取食品、登记时会自觉排队,秩序井然。方便面是领取最多的食品,“配上冰柜里的蔬菜,拿小锅煮碗面,午饭就能解决”。

  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的食物银行也对接周边超市。“每天都有各类时令蔬菜和水果,多的时候有八九十份,少时也有二三十份,拿来后我们摆好,就像小超市一样。”蔡莉萌说,这让一线城市建设者们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据介绍,目前上海食物银行蔬菜分发的主要合作社区和机构,包括塘桥街道、长寿街道、洋泾街道、江浦街道、潍坊街道、安亭雨花斋、彭浦雨花斋等。2020年至2022年,共分发近60万份蔬果,受益人次超过33万。

  将启动移动食物银行车项目

  不过,眼下一些食物银行点位遇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疫情影响,一些点位无法坚持。还有一些点位把共享冰箱放在门口,由路人刷身份证便可取食,出现过哄抢现象,后来不得不把冰箱放进店里,由专门的志愿者管理。现在,有共享冰箱的点位基本都需要志愿者人工登记信息。

  绿洲食物银行负责人李冰坦言,目前主要通过授权分发点直接分发食物,每年分发量高达500至1000吨,“我们遇到的瓶颈是,有些需要食物的居民因为当地没有合作分发点,无法领取”。

  这一困境或将有所突破。7月17日,“美好‘星’生活,‘展’永续未来,食物零浪费”星展基金会·绿洲盛食社社区公益项目捐赠仪式暨移动食物银行车首发将在上海启动。捐赠仪式上,星展基金会将向绿洲盛食社社区公益项目捐赠200万元,通过对该食物银行在网络拓展、食物储存空间、数据库体系和运输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帮助食物银行减少食品浪费1000吨。其中一大亮点是,上海将率先启动移动食物银行车项目,每月向30个社区点分发食物银行的食物,触达原先食物银行无法覆盖的社区点或流动点,预计将新增服务10000人。李冰说:“以后有需要的社区和我们联系,我们就把移动食物银行车开过去,由志愿者完成分发。”未来,除了食物共济,绿洲食物银行也将关注点更多投向环保领域,旨在通过“月饼漂流”“食物的葬礼”等活动唤起全民对食物的珍惜以及对环保的关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全球范围掀起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热潮,在道德层面倡导和号召的同时,法律层面的硬约束也相继跟上。日本众议院在2019年5月通过《减少食物浪费促进法案》,明确政府有责任推进有关避免食物浪费的政策。法案要求在内阁府设置“食物浪费削减推进会议”,推动“食物银行”活动。意大利更是在2016年就出台《反食品浪费法》,鼓励企业或农场捐赠食物,号召餐厅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袋,让民众养成餐后打包的好习惯。我国在2021年4月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惜食分享”的理念也在年轻群体中越发普及,涌现了一批富有创意的公益组织和团体。

  2021年3月,一款名为“Precious SH”的微信小程序上线后迅速走红。它是国内第一个聚焦临期食品的小程序,汇集了上海各种临期食品和打折信息,用户可在小程序地图上搜寻自己活动区域内的店铺,蹲点捡漏。去年以来,团队又开发了专注于临期食品预约的小程序“兜着走”,商户可在该平台发布打折商品,消费者在小程序上预约购买,到店自取。2021年上线的“惜食魔法袋”,也是我国第一批专注反食品浪费的小程序,目前已入驻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杭州、长沙、成都等多个城市,上线门店达3000多家。商家将当天未能及时售出的、品质完好的食物放入“魔法袋”,用户可以超低折扣价获得食物。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简介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是由上海市政协、上海市文明办和上海市民政局发起,经上海市社会团体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自1994年5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宗旨,“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理念,以及“人人可慈善,行行能慈善”的信念,致力于发掘慈善资源,实施慈善救助,传播慈善理念,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广泛动员民众和团体参与,聚社会之善,成社会之爱。

品牌项目 更多>>
“孝亲敬老”系列慈善公益项目

“孝亲敬老”系列慈善公益项目

为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特设立“孝亲敬老”慈善公益项目专项资金池,在全市开展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系列慈善公益活动,发放爱心慰问包、帮助老人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为老人提供爱心助浴、...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