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3日10:00 来源:解放网 选稿:马芸
平凡的付出,绘就上海人民城市的底色;奋进的强音,彰显浦江勇立潮头的力量。日前举行的“光荣与力量——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揭晓活动上,获奖者们分享他们的故事。他们之中,有投身科研攻关的专家学者、扎根基层的社区工作者,也有岗位建功的时代先锋、平凡中见伟大的身边模范,成为上海城市精神和品格的生动写照。
信念如磐,矢志不渝坚守初心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考察调研时,来到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至今我们都非常激动!”回忆当时的场景,作为上海市第五批援青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组团式”教育支援团队的一员,钟祖华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组建两年多来,团队聚焦“立足课堂,教学示范”“联系组室,师徒带教”“兼顾管理,提升效能”,推动果洛教育质量快速提升,用爱和奉献谱写着教育援青的新篇章。
“将一百万元存款作为党费交给组织。”97岁的离休老干部郝家润15岁投身革命,戎马生涯41年,只身援藏12载,并长期资助困难学生就学,为抗疫多次捐款捐物。“我的一切都来自人民,自然也要归还于人民。”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孔海南带领三代治水人耕耘28载,坚持科学治湖,使洱海重现大理母亲湖风采。“国家把这个重大的项目交到我手里,我就有责任要把它完成好。”
顽强拼搏,激荡团结奋进力量
在各自岗位上,先锋模范们顽强拼搏,激荡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上万张图纸的奋战,凝聚成“爱达·魔都号”乘风破浪的英姿。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邮轮项目部77名成员,在承担国产首制大型邮轮的建造管理任务后,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先后攻克邮轮重量控制、减振降噪等100多项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和长期垄断。
一篇来自国外杂志的“预言”,促使仁会生物制药公司总经理左亚军踏上了长达20年的创新药研发之路。“这篇文章说,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会不断增加,而中国是没有能力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此后,她带领团队立足本土创新,专注新药研发与产业化,自主研发全球首个且唯一的全人源GLP-1类药物贝那鲁肽注射液,实现了中国糖尿病领域创新药零的突破。
作为浦东海事局海区海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海巡01”轮船长,詹春珮是我国首位远洋公务船女船长,10年来坚守东海巡航执法和搜寻救助一线,参与了马航MH370失联客机搜救、桑吉轮爆燃应急处置、南海巡航等重大任务,不断探索打造中远海监管、救助应急等课题的中国方案。
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嘉兴路派出所三级警长陈梁顺,悉心帮教社区青少年,累计约谈70多个家庭,重点结对帮扶15名孩子,帮教50余名青少年、化解涉学校和涉家庭等突出矛盾纠纷20余起,真诚化解青少年“成长的烦扰”,成为孩子们的“知心大哥”。
凡人善举,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一件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为社会汇聚起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
2003年,马开阳来到上海创业,开办了一家理发店。20年来,他义务为社区3万余名老人提供了理发服务,志愿服务时长达7380小时。“大家把我当家里人,我也一定要为这个‘家’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一次意外,让柯水昌坐上了轮椅,他却超越身体残障限制,攻破了电子维修技术难关,自主开发的故障诊断卡被联想公司收购发往3000多个售后服务站用作专业检测工具。他为中老年人、残障人士开展1906场科普培训,公益培训残障学员714人,帮扶64人实现就业、创业。“残疾人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没有机会,我愿意做那个为大家提供机会的人。”
长征镇银开居民区居民王均田2002年退休返沪后,承担起照顾岳父一家的重担,在岳母、妻子相继离开人世后,他仍坚持独自照顾岳父。2023年,他的岳父徐锡麟以107岁高龄成为普陀区最长寿的老人。王均田让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有了具体形象,也让好家风在言传身教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