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深化"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十年

2024年12月13日10:30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 作者: 张洽棠 陈钟昊 选稿:丁纯醇

  今年是“南水北调”工程入京的第十个年头。十年间,工程累计向北京调水达106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过1600万,不仅极大缓解了首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有力提升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更是润泽了北京的经贸与产业发展。

  十年间,北京市也在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中时刻不忘“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北京市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区为成员单位的市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高位统筹推动对口协作工作,助力水源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也让水源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产业转型持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实现了经济、文化、民生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图像图为位于京冀交界处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

  坚持生态优先  促进调水水质稳定达标

  南水北调,既是对水源的重要补充,更是为了护航水质的澄澈纯净。为此,北京市始终把水质保护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不仅重点支持库区及入库河流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积极对环库生态隔离带、生态林建设,老灌河、淇河等主要入库河流采取流域综合治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等多个项目也相继建成并得到完善。

  同时,北京市还积极动员企业参与水源区水质保护工作,其中北排集团采用世界领先的“红菌技术”解决十堰垃圾渗滤液难题,首创集团在南阳市西峡县投资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确保了调水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水质标准以上,也让水质达到伸手可饮的优良品质。

  深化经贸合作  为水源区发展注入新动力

  饮水思源,在“南水北调”为首都的民生、经济环境注入持续活力的同时,北京人民也不忘支持提高水源区内生动力,带动其经济同步发展。记者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十年来,北京市安排资金55亿元,支持实施协作项目1232个。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人员交流交往等活动,省市级层面干部双向挂职506人次,16市区县干部挂职交流活动累计1000多人次。组织开展9届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5届北京院士专家南阳行活动,并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44个以解决企事业各类难题,从而达成项目合作协议200多项,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在水源区转化。

  与此同时,北京市还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到水源区投资兴业,一批优质企业落户水源区,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关村信息谷、京能热电、一轻控股、京东集团、华彬集团等数百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水源区,涉及生态环保、文旅、能源、水产品、汽车制造等多个领域,有力推动水源区发展,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转型发展。

  关注民生事业  增进民生福祉

  奔腾而至的水,滋润北京百姓与环境的同时,也不忘润泽着水源区的经济与民生发展。在这一主旨引领下,北京市积极结合水源区实际,将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推动水源区绿色发展的主要抓手和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坚持农林科技先行,积极协调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北京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与水源区对接合作;另一方面,寻求合作建设卢氏蜜蜂产业基地、邓州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房县黄酒、“渠首印象”等特色产业基地与绿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从而带动水源区5万余名群众增收致富。

  经济先行,文化并进。北京市陆续支持建设了淅川县一高、茅箭区急救中心、西峡县城一水厂及配套供水管网等一批打基础、强民生、管长远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发挥北京教育、医疗文化优势,以学校、医院“手拉手”结对合作形式,提供师资、医疗人才等软件建设,陆续推动南阳理工学院、湖北医药学院等19所高校与北京相关高校建立了结对合作关系,为水源区的民生建设和软实力提升,蓄满“优质水源”。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作为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和大动脉,“南水北调”工程保障首都水资源、惠及北方亿万民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的同时,北京市也以“国之大者”的胸怀,将水源区的对口协作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阶段,也收获了更为长远的经济、民生乃至社会、生态环境的整体跃升。

  饮水思源,共谋发展。未来,北京将与水源区一道,聚焦水质保护,共守一泓清水,真正实现两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方共赢。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30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