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让更多人看见残疾人在职业发展上的可能

2025年3月29日12:00 来源:文汇报 选稿:马芸

  企业联盟扩容,带动更多人“共赴阳光”

  视力残疾四级的小周在毕业一年后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中文系毕业的她在校时热衷公益,上海久事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党务工作岗让她可以发挥所长,一展拳脚。这是久事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部第一次尝试录用残疾人员工,背后还有一个温暖的故事。

  去年2月,上海市首个市级助残企业联盟——“共赴阳光—企业联盟”成立,久事旅游是首批15家成员单位之一。企业联盟首场专场活动是赴成员单位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了解园区的无障碍建设情况。当在园区内看到残疾人员工坐在轮椅上娴熟自信地完成导购工作时,参与此次活动的久事旅游代表被触动了,坚定了企业为有障人士提供平等就业机会的信心。不久后,小周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推荐下,经过几轮面试成功入职公司总部。

  对于新工作,小周觉得“各方面都很好”:“公司和同事在工作上没有特别地照顾我,但我又能不时感受到他们的关爱。可以正常地投入工作,这点是我最喜欢的。”

  如今的小周在职场上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彩,她希望更多的伙伴能够通过“共赴阳光—企业联盟”踏上实现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阳光之路。

  受益的不只小周。“共赴阳光—企业联盟”的成员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成立一年来,各成员单位秉持“枢纽、赋能、创造、展示”的核心理念,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同享,共同探索残疾人就业的新模式和新路径,组织了14场主题鲜明的专场活动,促成了残疾人产品及服务销售额近10万元,全年还帮助55名残疾人成功入职。无声市集、职场体验、无障碍导览等活动,让残疾人的才华和热情得到了广泛关注,让社会看到残疾人入职发展的无限可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就在上月底,“共赴阳光—企业联盟”又一次扩容,加入了中国人寿、博世、光明乳业、恒源祥、上海制皂等10家新成员单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林乐平在发言中表示,将依托联盟平台,加强合作,协力为残疾人事业增质赋能,在助残公益领域进一步强化资源配置,为残疾人的就业增收和残健融合等作出贡献。

  虽为新成员,上海制皂集团已与杨浦区残联合作了18年,目前“蜂花檀香皂手工包装”劳动项目已覆盖杨浦区7个街道的“阳光基地”,惠及近300名智力残疾学员。此次上海制皂集团与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开展阳光基地劳动产品项目对接,计划扩大吸纳残疾人参与蜂花檀香皂的手工包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麒表示,加入企业联盟后,希望在成员之间的合作上做一些突破,更好推动残疾人就业增收。“阳光201”是上海市残联展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窗口,在“阳光201”的所见所闻也让郑麒有了灵感:“我们看到了很多残疾人制作的艺术品非常精美,希望有机会在包装上引入相关元素。”

  今年,“共赴阳光—企业联盟”将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为主旨,可持续地推进七大板块工作,包括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推动头部企业开放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实习岗位,打造从实习到就业的完整闭环;促进残疾人创业增收,赋能“阳光故事”平台建设,开发定制化助残服务合作项目,持续开展公益市集活动,让更多残疾人产品和服务走进千家万户;探讨与实践无障碍理念,围绕信息无障碍、文化生活无障碍、职场环境无障碍等议题,为各行各业构筑更为包容多元的环境提供样板;实现文体融合发展,开展“无以‘轮’比”轮椅马拉松等残健融合文体项目,更好地满足残疾人文化生活需求;关注特殊儿童成长,充分发挥联盟成员单位特长,打造服务渠道,组织各种残健融合活动,将关怀陪伴融入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科技赋能助残力量,借助联盟成员单位技术力量,发挥智能辅助工具作用,改善职场环境,帮助更多残疾人共享科技发展成果;讲好阳光服务故事,挖掘优秀助残项目和残疾人职场故事,将企业联盟孕育的爱与阳光分享给更多伙伴,共同助力残疾人事业迈向新高度。

  庄重:等待被照亮,不如主动成为光

  13岁本是青春洋溢、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纪,命运却跟庄重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一场突发的渗透性脑出血,将他推向了生死边缘。在父母的坚持和自己顽强的求生意志下,庄重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却落下了三级肢体残疾。“自怨自艾解决不了问题,身体的局限无法定义人生的高度,只要心怀信念,困难终会成为成长的阶梯。”面对人生变故,很多人可能会一蹶不振,但庄重没有被命运打倒。

  ● 破茧成蝶:从职场到创业的华丽转身

  大学毕业后,庄重怀揣对未来的憧憬,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从设计助理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室内设计师。7年的工作经历,不仅让他在专业技术上有了质的飞跃,更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资源。

  AI与VR等技术的兴起,让庄重看到了新技术在设计领域的潜力。“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可以彻底改写设计工作流的底层逻辑,为新一代的工作模式提供创新驱动。”他敏锐地察觉到传统设计行业的局限,有了创业的念头。在他眼中,创业不仅是将自己的热爱转化为事业的契机,更是一次挑战自我、推动行业变革的勇敢尝试。

  但创业之路充满未知和风险。资金从哪里来?技术如何突破?市场如何开拓?每一个问题都像一座大山,横亘在他面前。就在庄重犹豫不决的时候,残联和政府的政策扶持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和支持。

  2017年,庄重创立上海图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期间,黄浦区残联通过对接区就业促进中心,助力企业入驻青年创业苗圃,为其减免办公场地成本并简化注册、税务等行政流程。同时区残联还提供了政策指导、技术培训及融资对接等支持,缓解了庄重创业初期的资金与管理压力,让他能够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公司的业务发展中。

  除此之外,残联还为图漫信息提供了许多展示机会,多次推荐图漫信息参与市级创业大赛和展会。图漫信息获得了许多荣誉,这些荣誉和关注不仅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公司赢得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市场资源。

  ● 回馈社会:践行公益,传递希望

  从创业到立业,一路走来,庄重深知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因此,他始终将回馈社会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搭建实现梦想的平台。目前,庄重的团队已吸纳多名残疾职工,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工作机会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残疾只是身体上的一个特征,不是限制能力的枷锁。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给予机会和支持,都能在工作中发光发热。”庄重说道。眼下,图漫信息积极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院校合作,计划增设更多AI设计类见习岗位,为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庄重希望通过这些举措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与其等待被照亮,不如主动成为光。”这句话,是庄重内心信念的真实写照——无论生活给予多大的磨难,都不能成为放弃的理由,只要心中有光,就一定能照亮前行的路。

  周文佳:为残疾人就业架起希望之桥

  3岁时,高烧用药过敏让周文佳失去了聆听世界的权利。然而,周文佳和她的家人并未向命运低头。5岁起,她便踏上了艰难的听力与口语训练之路。在虹口区儿童福利院,她每日与枯燥的训练为伴,一开始,她连拼音都发不准,舌头的位置稍微不对,音就完全不一样。为了纠正发音,她反复练习,有时候需要借助镜子和手帕来找准自己的口型和舌头的位置。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与付出,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时刻,在口语训练考核中,周文佳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一级荣誉证书。这张证书更是她开启新生活的钥匙。

  ● 无声世界的逐光者

  2013年,周文佳考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教班。在这里,她第一次接触到手语,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与听障同学们的交流相处,让她深刻体会到了手语的魅力与力量,也为她日后从事手语志愿者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周文佳更是毅然投身公益事业。她深知残疾人在就业道路上的艰辛与不易,因此,帮助残疾人就业成为了她奋斗的目标。

  2020年,周文佳加入上海三享两益青年职业发展促进中心。三享两益致力于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我们是一个3A级社会组织,团队里有7名残疾人和1名健听人,秉持以残助残的理念,通过各种创新的公益项目,为残疾人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比如就业指导、职业培训,还有国家通用手语的推广及残疾人文创产品的推广。这些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还获得了上海市助残先进集体称号。”周文佳介绍。

  ● 以残助残的探索者

  周文佳现在已担任三享两益理事长,负责助残活动的总控执行。她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职业培训和辅导、手语推广等方面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与帮助。除此之外,她还担任市聋协九月画苑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以及徐汇区聋协副主席,为更多的聋人朋友服务。

  在她的带领下,三享两益团队中的残疾人小伙伴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潘柳真,一位才华横溢的听障人士,毕业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团队中主要负责视觉传达设计,其出色的设计能力和对细节的把控令人赞叹;他还是一名优秀的舞蹈代表,曾跟随上海市残疾人艺术团出访奥地利和匈牙利。彭佳辉,同样是听障人士,毕业于徐汇区业余大学,主要负责“爱上海·学手语”项目的授课工作和残疾人就业服务支持,幼年因药物过敏导致听力损伤的他,在父母和启音学校语训班的指导下,凭借顽强的毅力恢复了口语能力;他还拥有十余年的舞蹈功底,是金山区聋人舞蹈团主力演员、助教老师及上海哇啦哇啦聋人舞蹈团成员……在三享两益有许多残疾人小伙伴,他们更能理解残疾人朋友的困境,因此也更想为同是残疾人的求职者们提供帮助,为同路人撑起一把通向就业的伞。

  周文佳深知,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她不断探索创新,为残疾人就业开辟新的道路。她积极与更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用真诚和专业让企业认识到残疾人是宝贵的人力资源,进而为残疾人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及未来,周文佳说会继续在公益助残这条路上走下去,“因为我自己也是残疾人,能理解大家的难处。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残疾人真正感受到社会的需要,哪怕身体有残疾,也能为社会作贡献。看到他们露出灿烂的笑容,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申边暖阳

  陆学峰:从举重冠军到公益先锋

  去年,陆学峰创立的奶茶品牌“荼小爱”先后获得了上海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金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银奖。

  从举重冠军到“荼小爱”创始人,这位46岁的残疾人企业家正在探索人生新的边界。

  ● 赛场之下,探索人生双重角色

  肢体残疾的陆学峰,在19岁时,人生的轨迹出现了另一种可能。1998年,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到各区县选拔运动员,陆学峰经残联推选,成为举重运动员,并在上海市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2004年,陆学峰在全国举重比赛中拿到冠军,一举进入国家队。此后,他先后获得国内外各种比赛的举重金牌15枚。面对赛场的起伏不定,陆学峰学会了调整心态:“其实有的时候遇到困难,反而能激发潜能。”举重生涯中的心态磨砺,成就了陆学峰的稳定内核,在举重赛道有所成就后,陆学峰希望尽自己所能,帮助像自己一样努力但缺少工作机会的残疾人。2021年是辛丑牛年,陆学峰为自己的茶饮品牌敲定了专属标志——一只橙色的、看上去活泼可爱的“牛牛”。牛在中华文化里是勤恳踏实的象征,“虽然残疾人走得慢一些,但勤恳踏实地慢慢来,总没错。”他也希望品牌如名字“荼小爱”般,如火如荼,苦尽甘来,以手中的奶茶小爱回报社会大爱,让残疾人走出家门,走上就业岗位,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 创业助残,建奶茶中的“希望小学”

  “希望小学让贫困的孩子有学上,‘荼小爱’想让残疾人有班上。”最初,创立“荼小爱”是为了解决上海化工学院特教班学生的就业问题,特教班的学生有智力障碍,就业困难。后来,陆学峰意识到,既然是想让残疾人有班上,招聘员工的范围就不能只是智力障碍人士,还应该包括听力、肢体等各种类型的残疾人。“其实残疾人需要的不仅是被关爱,还有被认同,奶茶店能让残疾人接触到顾客,接触到社会,也能让大家看到这个群体不仅是被关爱的对象,也能通过双手实现自身的价值。”

  陆学峰的奶茶店采用的是“2+X”的模式,即2名健全员工带X名不同残疾类别的员工。来店里就业的残疾人有坚持下来的,也有做到一半就放弃的,“残疾人店员最需要的就是被认可,我们也在慢慢引导他们,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陆学峰的奶茶店充分给予了残疾人员工展示自己的机会,如今,门店的店员们可以高效地制作多达70杯的奶茶订单,这不仅帮助员工们夯实了技能,也帮助他们树立了信心。

  除此之外,陆学峰也结合店员各自的优势,帮助他们最大可能地发挥所长。门店的一名小伙伴原来从事的是设计相关工作,陆学峰鼓励他把设计理念运用到门店工作中来。店里消防栓上的装饰“牛”便是该名员工设计的。从店员成长为店长,从制茶到调茶,只要肯想肯干,残疾人员工总能在陆学峰的奶茶店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 心怀梦想,打造“公益市场化”经营样板

  “荼小爱”走的是“公益市场化”的路线,产品既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还要有公益属性。“去年我们首次实现盈利4万多元,现在茶饮市场竞争激烈,我们也要认清现实。”陆学峰有自己的经营办法,比如门店周边的社区老人比较多,他就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养生茶,红枣姜茶、苹果黄芪茶等,定价5元,实惠又符合老年人的养生习惯,刚推出便供不应求。再比如借助“阳光201”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主动走出去,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为他们提供下午茶。

  位于洛川东路201号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荼小爱”门店,是陆学峰正在打造的样板门店,他希望把门店的产品类别、产品品质以及服务等都做到标准化,在全市的7家门店里,以“201”门店为样板,打造“公益市场化”的奶茶样板。怀着这样的愿景,陆学峰参加了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赛后他总结了一些经验,奶茶店盈利的数据硬指标、盈利的可持续性、残疾人就业的数量和质量等都是“荼小爱”在未来经营中需要持续考虑的。“参加比赛其实更多的是想把我们‘丢’到外面去和大家碰撞,让大家去看一下这个模式,去推敲,去检验。”

  从2021年第一家门店开业,到2024年首次实现盈利,“荼小爱”一路改变,一路成长。“荼小爱”的“去碰撞”正是应了陆学峰的“爱折腾”:“我是一个爱折腾的人,设定好目标就会全力以赴。”陆学峰说,将继续和“荼小爱”一起折腾下去,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经历自己的人生。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简介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是由上海市政协、上海市文明办和上海市民政局发起,经上海市社会团体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自1994年5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宗旨,“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理念,以及“人人可慈善,行行能慈善”的信念,致力于发掘慈善资源,实施慈善救助,传播慈善理念,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广泛动员民众和团体参与,聚社会之善,成社会之爱。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30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