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9:15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泳 选稿:丁纯醇
社会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行动不便的老人前往医院,子女工作繁忙无法陪伴,陪诊服务应运而生。然而,市场化的商业陪诊动辄每小时200至500元不等,许多老年人多有不舍,面对群众切实的需求该如何满足?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近日从宝山区卫生健康委了解到,自去年七月起,宝山区在区内仁和医院、庙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党员志愿者陪诊,获得居民一致好评。至去年九月,这项陪诊服务已推广至全区所有公立医院以及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区内陪诊队伍共有400余名党员、社区和大学生志愿者,累计服务患者1.4万人次,着实为有需要的群体一解燃眉之急。
“熟悉的环境里有了人情味”
四月中旬,记者来到位于宝山区张庙街道和庙行镇交界处的仁和医院,这里作为宝山区老年医学中心,就诊人数超过一半是高龄老人,古稀之年的刘奶奶眼睛和腿脚都不好,当日儿子带她来医院复查,一到门诊大厅,立刻有志愿者前来陪诊。从挂号收费、到检查取药,一路体验安心又便捷,“这家医院妈妈一直来看病,环境很熟悉,看到如今医院这么有人情味,我们很感动!”刘奶奶的儿子感慨说。
仁和医院里,党员志愿者陪诊前来就诊的患者。
作为宝山区“医路相伴”志愿陪诊服务的试点,去年六月,仁和医院就启动志愿者招募,首批吸纳70余人,其中党员占比三分之二。志愿者小张对仁和医院有情怀,“每年冬天,妈妈都要在这里住一段日子调养虚弱的身体,仁和的医护态度非常好,如今有个机会能回馈他们,我立刻就来报名了。”
患者怎样才能预约得到陪诊服务?仁和医院与所在镇的居委会等实现联动,有需要的居民既可致电医院预约,也能到家门口的居委会预约。仁和医院党总支书记景素芬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扩大知名度,上个月,医院微信服务号也上线了陪诊预约系统。如今陪诊服务志愿者队伍已扩大到110人,服务患者超过6000人次,许多享受过服务的患者纷纷竖起大拇指,“自己来到医院看病不用担心‘转圈子’,就诊效率提高了,就医体验也更好了!”
夜门诊里陪诊同样不“断线”
耄耋之年的老高长期卧床,不久前他的病情发生变化,救护车将其送至庙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留院观察。正在工作的家属尚未赶到,陪诊志愿者持续七小时不断做好老人与医护间的沟通,还给老人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最终齐心协力下,老人后续治疗及时与上级医院对接,家属到院时一切手续都已办妥,感激不尽。
庙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22个村居委的近10万居民,下设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自去年三月中心开设夜门诊后,就诊人数络绎不绝。中心党支部书记刘艳说,不少上班族和学生白天没时间,夜门诊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陪诊服务不断线,夜门诊开设一年有余,夜门诊陪诊量也达550余人次,“有些白领身体不适但又孤单一人,有志愿者陪诊,看病就诊顺畅多了。”
社区夜门诊里,志愿者陪诊不“断线”。
而在仁济医院宝山分院(大场医院),志愿者队伍中还多出一群高校学生。19名来自上海大学手语社的志愿者与老党员们一道,为患者带来陪诊体验。去年年底,一对特殊的夫妻来到医院,丈夫手持盲杖稳步探路,妻子紧挽丈夫臂弯,党员志愿者王国伟立刻上前询问,得知两人均为视障人士,妻子怀孕需要进行检查,但面对陌生又复杂的就医环境,两人瞬间失去了方向。“你们别担心,接下去的所有流程由我来指引,这是我的证件,你们可以摸一摸。”王国伟说。整个检查过程,因为有了志愿者的陪伴,夫妻俩踏实了许多。
仁济医院宝山分院党总支书记王倩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医路相伴”志愿陪诊服务,像这对夫妻这样的特殊群体平均候诊时间缩短40%,投诉下降了65%,居民美誉度提升了不少。
仁济医院宝山分院,患者为陪诊服务留下感激字句。
嵌入公益陪诊升级服务模式
宝山区为何要花大力气做陪诊服务?记者了解到,区卫健委在排摸情况时发现:区内老龄化问题突出,独居老人数量多,就医时常常力不从心,医疗智能化又会让老人陷入“数字困境”。社区大量高龄老人、失独家庭、残障人士等群体经济条件有限,又无法购买商业陪诊,需求应运而生。
“在居民常态化就诊的医疗机构里嵌入陪诊服务,既能夯实‘顶天立地强腰’医疗服务体系,也有利于创新具有温度的卫生服务模式,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宝山区卫生健康委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让整个陪诊服务更加规范,宝山区还编写了全市首个行业规范指引《党员陪诊服务手册》,其中详细介绍了陪诊服务项目内容、报名流程、培训内容等,并制作动漫小视频讲解。“‘医’起温暖一座城,为了感谢志愿者的爱心付出,我们会免费为他们提供一份午餐,定期开展志愿者交流大会分享心得,同时也会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体检等,以表院方的小小心意。”王倩说。
记者了解到,如今宝山区还规划出可抵达医院的五条“健康公交线路”,居委会与医院联动,志愿者得以从患者上公交车时就嵌入全程陪诊服务,真正做到让困难群体无忧就诊。下一步,宝山区还将吸收更多退休党员、大学生党员等志愿者充实陪诊队伍,以此真正让就诊体验更加温馨便捷。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简介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是由上海市政协、上海市文明办和上海市民政局发起,经上海市社会团体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自1994年5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宗旨,“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理念,以及“人人可慈善,行行能慈善”的信念,致力于发掘慈善资源,实施慈善救助,传播慈善理念,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广泛动员民众和团体参与,聚社会之善,成社会之爱。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30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网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