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9日9:49 来源:上海慈善网 作者:潘益大
一位在内地的朋友打电话来问,上海关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什么具体措施。原来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当地高档茶叶的经营,但由于所在城市消费水平低,营销并不理想,听说申城被列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很想亲自来试水一番。
显然,对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消息,身在魔都的人们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是怎么回事,却已实实在在引发了业界的热切关注。
消费历来被视为中国经济最大的增长潜力所在。2019年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 ,已经连续六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举措在当下的出台,堪称一段时间来,层级最高、影响最大的政策导引,其对消费市场助推的持久效应,料将与日俱增地显现出来。
消费其实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就大多数家庭或个体而言,消费的支出通常是恒定的。比如,这个时段消费多了,下个时段消费可能减少;即期消费支出超过预算,远期消费难免压缩开支等等。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即便商家频繁打折,销售效应依然逐步递减的重要原因。
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消费水平提升,归根到底取决于当地居民的富裕程度。这些年,国人的收入水平已然大幅提升,同时我们的储蓄率仍居世界第一,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还是因为钱不够多,致使人们能省则省,不敢放手消费。
作为人类的一种本能,消费本是一种毋须特别刺激的天然存在。口袋里有钱,且钱足够多,纵情山水、吃喝玩乐、买房买车谁不乐意?也因此,提振消费的根本之道,是要让作为消费主体的普通大众钱袋鼓起来,而不能仅仅在商品的促销上动脑筋。
老百姓在医疗、教育、住房、健康、养老、就业、子女教育等诸多方面没有后顾之忧,在收入分配上能多得实惠,手中银两逐渐充裕起来,对自己和家庭的未来具有稳定的安全感,自然有钱花也敢花钱。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消费即生产。生产越多,消费越旺;消费越旺,反过来刺激生产更多,这种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一旦形成,由内生性机制催生的消费动力,才是真正可以持续的消费,也才能为经济繁荣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现在,以上海为首的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来了,正是要在建立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同时,促进消费规模扩大,提升消费结构优化和消费品位升级,让中心城市成为全球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高地,进而带动全社会超大规模市场消费潜力的释放。我们为此点赞,并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