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9:51 来源:南方周末 选稿:马芸
最近,由于连续多日的强降雨,山西省不少地方再次遭遇了大面积的洪灾,牵动许多人的心。而一份汇集了众多避险场所、求助、物资需求等信息的在线“救命文档”也广为流传。救灾中,信息的畅通至关重要,而类似的在线文档,则为畅通信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据新京报报道,创建这份文档的是一名20岁的大学女生。随后,又有一名19岁的留学生组织志愿者团队,对表格进行优化、维护,并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以及对接和跟进。短短3天内,这份表格已经记录了59条灾情避险场所、218条现有救援联系方式、128条求助信息、89条物资需求、50条重点灾区信息、3条物资提供信息和37条最新道路情况。
这不是“救命文档”第一次出现在救灾中。几个月之前的河南洪灾中,也有一份“救命表格”在救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突然而至的灾害中,信息沟通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受灾的人们急着把自身的受灾情况传递给外界,外界也急于了解灾区的情况。但是要么受制于通讯阻断无法传递,要么有海量信息同时向外传递,导致信息“重复”“噪音”过多,外界一时难以分辨。这就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甄别、确认并去重,然后以更明晰的形式向外界传递。传统上,这种信息的传递一般由官方应急系统进行收集和处理,但是在重大灾情下,这一系统往往不堪重负,无法第一时间收集处理更多的信息。
好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众包式”的信息处理系统出现,使得民间的志愿者可以大显身手。一份公开的网络文档,只要有手机和网络,任何人都可以上传信息,查看信息。这样就可以使求助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被更多人看到,而救援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定的求助信息予以救助。而一旦有人救助了,这条信息也会迅速更新到表格中,便于救援力量之间沟通信息,避免出现救助资源分配冲突的情况。
当然,这种众包式救援信息系统的顺畅运行,也需要对求助信息进行核实,确保其真实性,也要确保救援力量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救助。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志愿者来对系统进行维护。而这次山西洪灾“救命文档”的创建者和维护者,多数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其中有人在河南洪灾时就有了“救命文档”的维护经验。这也让这次山西洪灾的“救命文档”运转起来更加顺畅。这些年轻人,虽然人无法亲自到灾区救灾,但是通过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也为救灾作出了贡献。
当然,这种民间“救命文档”的形式,也还有不足。比如其触达的范围可能还不够广。尽管媒体的报道和社交传播让它覆盖了相当的人群,但是还是有很多求助信息没有纳入其中。事实上,也有不少媒体在社交媒体上滚动发布受灾地权威部门核实发布的求助信息,有些受灾地官方机构也通过自己的社交账号发布急需物资等求助信息。如果这些信息都能够整合进一个统一、公开的众包系统,整合官方、民间信息,无疑会让救灾中的信息传递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