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日15:37 来源:上海慈善网 作者:潘益大
有位80好几的老太,每天早上第一件事,便是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发早上好的问候帖。多次提醒过这样做意思不大,别再发了,老人家却是习惯成自然,依然照发不误。
近来,忽然转发了一个名为“金句”的图帖,上面摘录了很是暖心的一段话,其中有一句这样写道:
“我们总是为了太多遥不可及的东西去奔命,却忘了人生真正的幸福,不过就是灯火阑珊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
一看忍不住笑了起来,并非对其所表达的人生目标追求有异议,而是被“灯火阑珊的温暖”几个字晃了眼。
熟悉中国古诗文的人都知道,“灯火阑珊”语出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作《青玉案·元夕》,这是一首描写元宵节欢乐场景的名篇(古时称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元夕即元宵节),其中不乏“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之类的描述,简直热闹极了。
正在烟花燃放、鱼龙灯舞之时,剧情忽又翻转:“众里寻他(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来词人在喧闹现场发现的一位美女,找了半天,回头一看,却在灯火稀疏的一隅。
按词义解释,“阑珊”即将尽、衰落的意思,所谓“灯火阑珊”,意指灯残意尽、人烟稀少,未料被搞笑地拿来搭配修饰了“温暖”二字。难不成是指“残存的温暖”之意?即便这样,因歧义明显,仍欠严谨。发布“金句”的还是纸媒,推介前难道没人审读修改一下吗?其实,所谓“金句”云云,不过是换了马甲的“鸡汤文”,那“金句”图帖至今还在微信上跨年转发,不免让人担心误人子弟。
纸媒尚且如此,想到时下数千万个自媒体公号,每天所发海量帖子,其中不知会有多少类似的状况。
公号倒是须经审核才能发布,但那主要属于政治把关,至于词语表达、文题搭配是否准确,遣词造句、标点符号是否规范等,关心的人好像并不多。有些自称“小编”的,入行前新闻素养几近空白,乃至压根不知内里的子丑寅卯,有的连起码的行文尺牍都不懂,更别说作为一个编辑必备的人文常识。这种现象看来得改一改了。
以“金句”传播生活真谛,或许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讨喜方式——虽然读懂“金句”,如通常所说,需要带着阅历去品味——而正因为流传广影响大,当格外认真对待,不容有失。
值此虎年春节到来之际,这也算一个小小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