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8日9:17 来源:解放日报 选稿:马芸
大上海保卫战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但要巩固成果、力争全胜,任务依然艰巨。
一方面,抗疫斗争尚未结束。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社会流动性的逐步放开,巩固防疫成果的挑战更大。这几天社会面零星出现新发、散发病例,一再提醒我们“降新增、防反弹”压力不减,疫情防控之弦不能有丝毫松懈。
一方面,这场大上海保卫战,既是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是推动城市全面回归正轨的攻坚战。在按下两个月的暂停键后,经济社会发展亟待重振、城市运行秩序亟待恢复、人们的信心亟待进一步提振。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上海这座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人民城市的必然使命。我们必须知责明责、知重负重,当务之急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毋庸置疑,比之“单 打一”,高效统筹“两手抓”是更具挑战的大考,甚至是另一种“极限考验”。但我们必须迎难而上,付出加倍努力,展现更大勇气和决心,并注入更多智慧——有勇有谋,才有平衡之道,才可能在统筹兼顾中把握动态平衡,去争取最好的结果,实现“两手硬”乃至“两手赢”。
“防得住”才能“放得开”,这是必须守牢的底线。前期花了巨大代价取得的防控成果,绝不能轻易破防。这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断完善机制和体系,探索适合超大城市的常态化防控新路。市领导反复告诫,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落地到位,要始终保持枕戈待旦、事不过夜的反应状态,并在力量配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防疫屏障、支撑保障等方面优化加力。各项措施,都要务求管用、好用,杜绝空转。
“防得住”是为了“放得开”,“防得住”后必须“放得开”,这同样是必须遵循的原则。动态场景下的疫情防控,更要强调科学精准、因情施策,体现“以最小代价换最大防控效果”。这就要格外注重“时度效”,找到一个有效的平衡点,不能简单化、一刀切。
在此前提下,必须更加坚定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复苏步伐,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推动复工复产、复工达产,着力稳定预期、修复信心、提振士气。对此不能动摇犹豫,各方面工作都要致力于为经济社会复苏释放有利信号,敢于推出超常规举措并切实推动落地,尽最大努力稳主体、强动力、惠民生。
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阶段,风险挑战始终存在,我们要学会在直面风险、正视风险、科学防范风险的过程中化解风险,切不能因担心风险而不作为、慢作为;同时要更加强化问题意识,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持续优化策略。这是对各级干部担当精神的更大考验,也是对治理能力的现实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