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15:10 来源:人民日报 选稿:李钰
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老人们跟随音乐节拍,抖肩扩胸活动身体,动作整齐划一……前不久,江西九江一所老年大学声乐课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人们被有趣的形式、欢乐的氛围所感染,也看到了老年生活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继续接受教育,充实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着力扩大资源供给,推动资源下沉,老年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已达7.6万所,形成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办学网络体系和15大门类、61个专业、298门课程较为完整的老年教育立体课程体系,惠及学员2000多万人。但也要看到,我国老年教育还存在资源供给不足,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提质增效。
受限于资金、场地、师资等因素,当下,一些地方出现老年学校“一位难求”的情况。要创新思路、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不断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优先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建立健全社区老年教育办学网络,可以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比如,湖北谷城县石花镇将军山村把老年学校、托幼机构和文体活动场馆整合在一起,让“一老一小”同步“上学”,同时满足了老年人学习、娱乐和照料孙辈等需求,让许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圆了“大学梦”。此外,不妨大力发展线上老年教育,打造触手可及的学习终端,方便老年人自主灵活学习。去年,国家老年大学专门上线“云课堂”,学员在家用手机就能上课,还可以反复观看学习。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探索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方能让更多老年人共享老年教育发展成果。
除了提高老年教育的可及性,还要着力推动其规范化、优质化发展。和基础教育相比,老年教育有自身的特点。老年群体更多是希望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提升晚年生活的质量。因此,开哪些课程、采取何种教学方式等,都得瞄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考虑他们的接受特点,并注重适老化建设。比如,上海精心打造老年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每一位参加学习的老年人建立终身学习账户,使之可在全市各个老年教育机构自由报名,实现学习轨迹的持续记录,并围绕学习者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为其提供便捷的个性化学习服务。把握老年人的生活学习特点,紧随社会发展趋势,既提供绘画、书法、声乐等相对传统的教育内容,又覆盖互联网知识、“主动健康”、人工智能等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的内容,老年学校就能成为老年人的知识学园、生活乐园和精神家园。
在现代社会,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的终身需要。随着老年人经济供养状况的改善,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实现生命全周期的学有所教,不仅能帮助老年人更新知识和信息结构,充实他们的晚年生活,还将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让他们与时代发展同步。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简介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是由上海市政协、上海市文明办和上海市民政局发起,经上海市社会团体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自1994年5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宗旨,“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理念,以及“人人可慈善,行行能慈善”的信念,致力于发掘慈善资源,实施慈善救助,传播慈善理念,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广泛动员民众和团体参与,聚社会之善,成社会之爱。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30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网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