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14: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朱兰 选稿:李钰
老年人如何安享晚年,不仅关乎个体福祉,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21.1%。人口老龄化形势对我国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带来了挑战,探索并构建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受限于经济发展阶段和城乡收入差距,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和资源配置不足、养老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更为突出。随着家庭结构的变迁、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青年人口外出求学、工作、定居人数增加,农村老年人口留守、独居、空巢比例明显提升,以家庭为单位的代际养老模式逐渐解体。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社会养老供给未能及时补充,导致农村养老服务供需之间出现较大缺口。农村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互助养老成为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重要补充方式。本质上,互助养老是一种以村集体或者社区为基础的养老服务模式,强调互惠互助和资源共享,通过要素整合和劳动分工,提供养老服务,满足养老需求,降低养老成本。以“互助养老”理念为指导,一些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养老新路径。互助养老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一种更加经济高效的养老服务模式,各地可以进行交流、互相借鉴,积累经验加以推广,促进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支持。
与此同时,农村互助模式还存在体制性、机制性问题,面临专业护理人才不足、医疗资源缺乏、可持续性不强等挑战。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类人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如何利用智慧养老赋能互助养老,弥补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首先,构建可持续的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环境。完善农村互助养老制度设计,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农村互助养老权益保障。加强对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视,推动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信息化和数智化改造,特别是对公益或者半公益性质的养老机构提供更多政策倾斜。
其次,加强农村数字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速网络连接,提供稳定的宽带网络覆盖,确保农村地区能够接入互联网。推广智能化设备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农村养老院、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包括老年人信息管理、健康监测和紧急求助等功能。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联网和数据共享,提高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例如,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与医疗机构实时分享数据。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搭建农村智慧养老平台,集医疗、健康管理、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饮食、基本医疗保障和护理服务。
最后,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数字养老服务队伍。利用市场激励机制,通过工资报酬、“时间银行”等有偿服务,吸引更多志愿者加入互助养老队伍。借助在线平台、基层党组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数字化养老服务的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和老年人的数字技能。加大专业护理人员培育力度,鼓励和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老年大学等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培养更多专业老年护理人才。未来,可以进一步引入类人机器人,一方面照顾老年人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作为陪伴者,与老年人进行交流互动,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简介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是由上海市政协、上海市文明办和上海市民政局发起,经上海市社会团体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自1994年5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宗旨,“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理念,以及“人人可慈善,行行能慈善”的信念,致力于发掘慈善资源,实施慈善救助,传播慈善理念,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广泛动员民众和团体参与,聚社会之善,成社会之爱。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30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网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