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养老”规划图变为“享老”实景图

2025年2月2日1:03 来源:红网 作者:许华凌 选稿:丁纯醇

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迫切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1月7日发布,各地积极落实养老改革“任务单”,让“养老”变“享老”。(1月7日 新华社)

养老涉及千家万户,是国之大计,也是家之大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发布,为我国养老事业由“养老”走向“享老”绘制出了规划图。各地要按“图”施工,着眼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品质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和推广,丰富养老服务场景,释放养老消费潜力,让“养老”规划图变成“享老”实景图,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撑起“幸福伞”。

老年是生命的重要阶段,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享,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持续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体系,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网络,创新社区服务模式以及科技助力智慧养老,才能有效地将“养老”转变为“享老”,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养老”是“享老”的基础,这个基础必须夯实打牢。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政策推动、创新设计、统筹协调,在老年人饮食健康、医疗保障、居住环境、智慧养老等多方面尽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的服务需求,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的多元化发展途径,持续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养老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得到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服务品质日益提高,科技赋能多向发力,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托起幸福“夕阳红”。

将“人民至上”落到实处,让“享老”成为新时代中国显著标识。“享老”,是新时代中国养生养老产业发展新概念,也是老年人人生中的一个“黄金时代”,堪称人生第二春。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养老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养老”一词已不能完全表达新时代老年人对老年生活的态度,而“享老”的概念则能更贴切地诠释当今老年人的生活现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养生养老事业指出新的发展方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医正朝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享快速迈进。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生态享老、度假享老、养生享老、美食享老、艺术享老等新模式新业态纷纷涌现,“养老”变“享老”、“老龄”变“乐龄”正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地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举措,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努力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老年人在养老、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现实需求,切实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将养老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简介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是由上海市政协、上海市文明办和上海市民政局发起,经上海市社会团体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自1994年5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宗旨,“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理念,以及“人人可慈善,行行能慈善”的信念,致力于发掘慈善资源,实施慈善救助,传播慈善理念,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广泛动员民众和团体参与,聚社会之善,成社会之爱。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30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