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10:00 来源:人民日报 选稿:马芸
推动“老幼共托”,不是将养老和托育两种功能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精细化设计和创新,推动两种服务有机相融
照护好“一老一小”,是许多家庭的重要关切,也是一个社会难题。
近两年,不少城市试点“老幼共托”模式,一站式解决居民养老、托育问题。不久前,重庆市首家嵌入养老服务的在办幼儿园启动使用。在这里,由闲置楼层改造而成的养老服务站,设有健康管理区、休闲娱乐区和文化教育区,还将提供助餐、助洁、陪行等服务。“一老一小”各得其所,朝夕相处,其乐融融。
从我国人口发展形势来看,老龄化加深、生育率下降同时并存,“老幼共托”无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在同一空间下开展老幼照料,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减轻家庭负担,促进代际交流。
不过,当前的“老幼共托”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服务规范和标准尚不成熟,面临资源不足、人才匮乏等现实挑战,盈利模式也有待市场检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老幼共托”,优势在于资源整合,而难点是平衡需求。虽然养老和托育都是照护服务,但具体要求仍有差异。推动“老幼共托”,不是将养老和托育两种功能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精细化设计和创新,推动两种服务有机相融。
老幼共处,各有偏好。孩子喜欢灵动多变的空间,老人更加注重安全舒适。因此,“老幼共托”场所的空间设置和代际互动活动设计,需要更高的兼容性。比如,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的核桃园养老服务驿站纳入托育服务后,不仅为孩子们调整灯光亮度、增设小黑板,设计活泼可爱的手绘图案,还推出了儿童餐,给孩子们创造了更好的体验。充分考虑双方的行为特点和使用需要,同时做好适老化和适儿化改造,提升“老幼共托”适配度,才能托得放心,托得满意。
“老幼共托”这一新模式,对照护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管老、顾小的双重任务,意味着照护人员既要熟悉老年护理的要点,也要掌握幼儿教育的精髓。目前的“老幼共托”机构,大多只能做到在其中一方面相对专业。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更好满足群众需求,要着力整合医疗、养老和教育等方面人才资源,推动业内机构开展交叉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更多复合型人才。
作为新生事物,“老幼共托”呈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应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为其保驾护航。《“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各地要统一规划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城市“一老一小”等整体解决方案。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加快制度建设,完善监管体系,明确各主体的权利、责任、义务,将有更多群众接受这一新的服务模式并从中受益。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在人口结构变化的背景下,合理规划,前瞻布局,打通养老和托育两方面的资源,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便利性,定能更好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让“一老一小”的生活更加温暖幸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简介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是由上海市政协、上海市文明办和上海市民政局发起,经上海市社会团体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自1994年5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宗旨,“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理念,以及“人人可慈善,行行能慈善”的信念,致力于发掘慈善资源,实施慈善救助,传播慈善理念,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广泛动员民众和团体参与,聚社会之善,成社会之爱。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30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网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