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志愿服务彰显"中国温度"

2025年2月17日10:22 来源:光明日报 选稿:马芸

  刚刚闭幕的亚冬会上,一群身着蓝白制服的年轻人,用服务热情在冰雪赛场上书写着全新的城市叙事。从冰球馆精准引导的竞赛志愿者,到中央大街耐心答疑的城市志愿者,这群平均年龄不足22岁的“小雪花”,让国际友人见证了“尔滨温度”,更让世界看见了中国青年的时代群像。

  当速度滑冰场馆14场颁奖仪式实现“零失误”时,人们不知道,这群手持托盘、身姿挺拔的礼仪志愿者用对待专业考试的严谨态度,已将颁奖流程演练了上百遍。而专业性的背后,是严苛的选拔与训练。近10万人报名,选拔比例堪比顶尖学府的录取竞争。组委会精心设计的90余场培训中,既有应对突发心脏骤停的“黄金四分钟”急救教学,也有处理跨文化沟通难题的情景模拟。这些“冰雪匠人”用专业素养证明,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的热情奉献,而是需要智慧与技能加持的现代公共产品。

  如果说专业能力构筑了志愿服务的骨架,那些不期而遇的温暖瞬间则为它注入了灵魂。在哈尔滨冰球馆的“志愿者之家”,2月生日的青年们许下“亚冬会圆满成功”的共同愿望;安保志愿者小杨与父亲隔空守护不同赛场,用微信分享的盒饭照片拼成“云端团圆”;观众服务岗的小王将社交平台变成第二服务台,除夕夜仍在回复网友们的观赛咨询……这些如碎钻般散落在冰雪中的故事,拼凑出年轻人独有的浪漫:他们既能用表情包活跃工作群,也会在零下20摄氏度的户外值守后笑着自拍。

  志愿服务创造的远不止赛事期间的便捷体验。当哈尔滨红十字会配置的206个急救站在亚冬会后继续守护城市角落,当经过481期急救培训的市民成为“移动安全卫士”,人人都是志愿者的理念正在重塑这座城市的文明基因。这些“后亚冬效应”证明,大型赛事的志愿服务不应是昙花一现的景观,而应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进器。

  更具深意的是,这场青春接力正在重构世界对哈尔滨的认知。当留学生们用俄语、韩语、阿拉伯语架起沟通的桥梁,志愿服务悄然成为文化传播的柔性载体。就像那款嵌入志愿者证书的AR冰箱贴,扫描后跃然而出的,不仅是冰雪运动形象的俏皮身影,更有志愿者与各国友人并肩而立的全息影像。这种青春外交的潜移默化,或许比任何城市宣传片都更具穿透力。

  回望亚冬会的志愿服务图景,最珍贵的不是“5875名志愿者、206个救护站点”等被量化的数据,而是无数个小我汇成大我的精神蝶变。冰雪终会消融,但由志愿服务点燃的精神火种永不熄灭。从“尔滨温度”到“中国温度”,这群年轻人用微笑重新定义了“温暖”:真正的温暖,不在于物理温度的提升,而在于心灵之火的传递。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简介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是由上海市政协、上海市文明办和上海市民政局发起,经上海市社会团体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自1994年5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宗旨,“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理念,以及“人人可慈善,行行能慈善”的信念,致力于发掘慈善资源,实施慈善救助,传播慈善理念,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广泛动员民众和团体参与,聚社会之善,成社会之爱。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30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