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日15:12 来源:金台资讯 作者:王闲乐 选稿:丁纯醇
昨天,上海市检察院与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近年来本市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相关情况。同时,上海检察机关首次专门就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情况发布白皮书。
2018年至2023年,上海市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183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5329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854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12件,近95%的案件在诉前实现生态修复目的,23个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案例被最高检、最高法等评为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优秀案例。
白皮书提到,上述公益诉讼案件既涉及大气、水、土壤等传统环境污染问题,也涉及碳排放、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保护、光污染等新类型案件。为提升办案专业化水平,检察机关强化大数据应用,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建成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9个,配备快检箱、无人机、激光测距仪等专业设备,并利用区块链、卫星遥感、3D建模等技术,为办案提供技术支持。此外,检察机关在办案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法治宣传,引导公众参与公益诉讼,凝聚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共识,形成生态治理法治合力。
早在2020年,上海市检察院就与市生态环境局签订会议纪要,在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线索移送、调查核实、磋商、提起诉讼、生态修复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协同配合,促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有效衔接。2020至2023年,全市累计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230余件,涉及赔偿金额超5亿元。今年,市生态环境局、市检察院等18家单位又联合印发了《上海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强化衔接模式,促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相互支持、相互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