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原居安养"幸福成色更足
上海:宝山区推进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建设

2024年8月20日9:15 来源:新民晚报 选稿:丁纯醇

  为织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加快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打造触手可及的家门口养老新模式,宝山区民政局深入推进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建设,持续完善功能体系、丰富服务内涵,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服务可及。

图像

  优化设施布局,嵌入式站点举步即达

图像

  在家门口养老服务站的选址上,充分体现老年友好原则,让建设家门口养老服务站成为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重要举措,把场所设施建在老年人的家门口,嵌入社区公共空间,实现“下楼即享”“举步即达”。去年,全区建设132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今年继续有序推进设施的全面覆盖,织密服务网络。加强社区服务设施的整合利用和闲置资源的盘活利用,在原有老年活动室、党群服务站等设施基础上进行空间改造和功能升级,提升空间利用率,提升场所的辨识度、美观度、便利度。整合政府、社区和第三方力量,争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等公益力量支持,让优质的服务资源、服务力量下沉社区,让老年人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图像

  完善功能设置,精细化服务关怀备至

  以日托、助餐、健康、生活服务等服务功能为核心,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助餐场所设置休息区域,方便老人休息、社交,并安排专人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每一个站点均配备冰箱、消毒柜和微波炉“助餐三件套”,还配备了卫生间、适老化安全扶手等设施。把家门口养老服务站作为医疗服务资源进社区、宣传健康生活理念的重要载体,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辅助检查等服务,并依托站点开展心理健康科普。配置智能血压测量仪、智能按摩椅等设施,帮助老人监测身体状况、调理身体机能,满足其就近检查、健康生活等需求。

图像

  强化科技加持,数字化助老精准高效

  强化互联网医院、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手段在家门口养老服务站的应用推广,再造服务流程,推动养老数字化转型。针对老人“看病难”问题,将互联网医院服务植入社区,帮助老人实现“少跑路”、家门口就近看病配药。联合吴淞中心医院等单位,将老人的初次就诊信息纳入系统,老人通过刷脸或者输入身份信息即可实现线上预约挂号和问诊,并可进行线上配药、预约体检等。打造智慧订餐系统,开通线上预订下单、在线支付充值通道,老人或其子女可以在线上按日、按周或按月订餐。开通“智能化刷脸 扫码助餐”的人脸识别支付功能,实现“刷脸支付”,而且人脸识别后即可立即匹配所享的优惠折扣。在站点引入智慧化日间照料托位,通过配备自动升降床、紧急呼叫按钮等设施,实现半失能老人基本自主照料,满足其家门口照护需求。

图像

  整合多方资源,个性化活动丰富多彩

图像

  坚持“公益+市场”的思路,在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的支持下,以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在全区各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举办“长者学社”,整合多方资源,充实老年人的社区生活。开设特色剪纸、太极拳教学、咖啡品鉴、茶艺学堂、健康讲座等“小而美”的精品课程,既满足老人在养生、健康科普等方面的需求,又兼顾老人丰富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把家门口养老服务站打造成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开展“名家大咖进社区”“时尚文化伴享老”等活动,让老年人就近享受到一流的文化资源。比如,邀请武术专家带来武术养生功法八段锦课程;邀请星巴克的专业咖啡讲解师,就咖啡的历史文化、鉴赏和辨别方法以及手冲咖啡的方法作讲解和交流。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区各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全面铺开,形成常态化的运营服务模式,不断打造具有宝山特色的社区养老服务应用场景。

图像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30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