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9:53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作者:施雄风 选稿:丁纯醇
还记得“魔法爷爷”忻元华和“知心奶奶”滕崇吗?
今年5月,潮新闻记者跟着这对年近80岁的宁波退休教师夫妇去了一趟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在凉山的近一个月里,他们辗转两个县,共为4所学校的3000余名学生送去了数十堂生动的科学实验课与心理健康课。
忻元华在凉山讲课
这些年两位老人先后到过5个省的24所学校。他们教过的山区学生多达3万余人,越来越多的退休教师也主动加入到他们的支教行动中,经宁波市委老干部局和宁波教育局倡议,组成了一支“忻元华银龄教师支教团队”。
经过休整,这支队伍将于10月17日再次从宁波启程赶赴凉山州,而且团队人数增加到了17人。
这次,他们会给大山里的学生带来哪些惊喜?
再见面时
教学内容会更丰富
10月14日傍晚,记者联系上忻元华时,他刚参加完有关此次支教行动的工作会议。
“我们探讨了凉山地区的实际教育状况,以此为依据明确了支教行动的计划与目标,还讨论了在当地支教期间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忻元华告诉记者,这次增加了7位新成员,到场参会的退休教师都热情很高。
工作会议现场
本次计划在凉山州6个县的8所学校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和帮带当地青年教师的工作,较上次而言,支教范围更广。
另外,从学科层面来看,支教团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1名英语老师和2名科学老师。
“在上一次支教中,我们了解到,凉山地区的一些小学是没有英语课的。学生们对英语的认知起步晚,这门课往往成为他们在升学考试中的弱项,所以我们想让宁波的英语老教师去凉山找找突破口,并帮带几个青年教师。” 忻元华说。
至于为什么要加派科学老师,忻元华表示,那是因为山区的学生们太渴望实验教学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验现象能让他们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凉山西昌本来就有卫星发射基地,上次支教中多次发射了‘水火箭’,让上万学生看到了火箭升空的场景。科学实验十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参与,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正在听科学实验课的学生们
“自6月份回到宁波以后,我一直在想办法提升实验效果,‘水火箭’实验已经从脚踩气泵改进成了电驱动。展示高灵敏的电动机是如何在阴天利用太阳能运转的新实验,整个过程也比较直观。” 忻元华告诉记者,这次他会带20多套实验用具,能做不同年级学生们喜欢观看的实验,比如展示现代光学的“激光枪打气球”实验等。
课堂之外
老朋友,常联系
支教是一个长期过程,除了定期面对面交流指导外,保持不间断的线上交流也能让教学工作有提升。
随“忻元华银龄教师支教团队”到过凉山的老教师们都在当地结识了不少朋友,这其中有学生,也有他们帮带的青年教师。
“一些学生会给忻老师写信,一部分学生是表达感谢,一部分学生则是谈了自己对科学的看法。这些信件,忻老师都一一保存着。”滕崇觉得,多年以来,他们夫妇俩和一些学生之间不曾间断的联系是一份珍贵的宝藏。
滕崇在凉山讲课
滕崇是一名心理健康老师,她曾在此前的采访中告诉记者,在凉山,不仅学生有大量的心理咨询需求,年轻的老师也会向她倾诉教学的种种不易。
数百个课堂上,滕崇与学生们互相交流,为他们排解烦恼,帮他们找到自己心中的路。
“课堂外,不少学生会通过电话或者微信告诉我最近遇到的难题。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再到高中,学习阶段在变,他们遇到的问题也在变,而这些大山里的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又和宁波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样,这就反过来要求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滕崇表示。
滕崇与凉山的学生们
支教团成员王劲松则是与他帮带的青年教师吴迪成为了好友。
在5月份的随团支教中,王劲松发现当地的信息技术老师较少,他好不容易才收到了一个徒弟。一段时间的相处,王劲松认为吴迪的基本功没问题,教学方式还可以更好。
“教学方式的改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促成的。” 回宁波后,王劲松一直在线上和吴迪保持联系,除了聊教学技巧,还会聊各自近况。
“吴迪告诉我,我们在凉山期间曾展示过无人机,学生们对无人机越来越感兴趣,或许可以通过这个机会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王劲松把吴迪的话记在心里,他准备了一套关于无人机编程的教学计划,准备在这次支教中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