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9:09 来源:中国发展网 作者:华骏 沈晔 劳舟 选稿:丁纯醇
12月11日,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金华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晔,金华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立中,金华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毅,金华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周志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金华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晔介绍金华市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有关情况。
社会救助作为民政部门履行基本民生保障的重要职能,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托底层和安全网,事关群众衣食冷暖,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今年以来,金华市以“弱有众扶”优享工程为抓手,持续健全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从在册群体向潜在群体拓展;救助模式从物质救助向综合帮扶延伸;救助成效从“保生存、保基本”向“防风险、促发展”转变,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主要举措有:
开展分层分级科学监测
将金华全市低收入人口划分为三个圈层:第一圈层是以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服务帮扶为主的特困人员和低保家庭;第二圈层是以专项救助、服务帮扶为主的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第三圈层是以风险防范为主的5类潜在群体,包括近三年退出救助对象、近两年申请救助未通过对象、近一年临时救助对象、其他部门救助对象以及特困、低保、低边对象的赡抚养家庭。
依托浙江省大救助信息系统,将上述三个圈层的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围绕家庭成员、收入、财产、支出等4个维度和医疗支出增加、劳动力失业、新办残疾证等19项细化指标实施预警提醒。今年通过动态监测,已完成2352条预警信息的线下核查和跟进帮扶。
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标准
建立低保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其中低保标准按全省上年度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0%—40%确定,每年由市级统一调整,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各县(市、区)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50%且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确定,每年由县(市、区)自行调整。今年全市低保标准从1100元/月统一提高至1145元/月,增幅4.1%;全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平均标准从1706元/月提高至1839元/月,增幅7.8%。1—11月全市共发放低保、特困资金4.79亿元。
针对低保家庭中的“一残一老”等特殊群体,在发放低保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保障待遇。今年1—11月向全市1.97万名低保、低保边缘家庭中的残疾人,按低保标准的30%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493万元;今年7月份以来,向全市1.25万名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按低保标准的10%发放基本生活补助695万元。
分类实施专项救助和急难救助
聚焦困难群体在助学、助医、助居、助残等方面的需求,会同教育、医保、建设、残联等多个部门,深入推进专项社会救助,切实减轻生活负担。今年以来,通过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因病致贫返贫防范长效机制,全市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达到89.9%;综合运用奖学金、助学贷款、生活补助、费用减免等帮扶措施,实现困难学生全学段教育资助“应助尽助”;完成202户农村低收入家庭危房改造,实现房屋安全隐患从源头发现、管控到整治的闭环动态管理;通过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创建帮扶性就业基地等措施,新增残疾人就业1197人。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功能,针对因病、因学、因突发事故,经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对象,通过发放一次性救助金缓解生活压力。今年以来,全市累计为3688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861万元。
持续提升服务类帮扶水平
按照党建统领、供需衔接、社会参与的原则,统筹政府和社会多方力量资源,建立面向低收入群体提供综合救助帮扶的县级社会救助联合体10家,入驻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319家帮扶单位,梳理精神文化、照料关爱、环境改善、发展支持等共7大类20余项的服务类帮扶目录。通过实施探访关爱、微心愿征集、站点受理等方式,广泛收集困难群众合理化需求,并与服务资源和帮扶项目进行供需匹配,形成“需求发现—评估核实—资源匹配—精准服务—评价反馈”的全链条帮扶。今年全市已累计开展供需匹配5.7万余次,实施服务类帮扶项目274个,覆盖困难群众4.1万人。初步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的“物质+服务”综合帮扶模式,有效提升困难群众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