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我的"样"
静安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项目开展红色足迹寻访之旅活动

2025年4月2日13:26 来源: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静安区代表处

  “我有我的‘样’”静安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项目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第三届“蓝天至爱计划”的资助项目,由上海申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负责实施,旨在为静安辖区内20名7-14岁的弱势未成年人群体提供陪伴式服务,结合形式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携手为弱势未成年人构筑起一座通往希望与成长的桥梁。

图像

图像

  本项目依托上海高校志愿者资源,引入优秀大学生的榜样力量,为处于困境中的弱势未成年人注入正向成长的动力和热情。同时组织开展“遇见不平凡的TA——寻找身边的榜样”系列主题活动,既聚焦身边的鲜活榜样,也带领服务对象走进承载城市记忆的殿堂: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一大会址纪念馆,到文学巨匠鲁迅的精神家园——鲁迅纪念馆,去追寻那些不平凡的足迹,感受历史传递的精神力量。

  追忆革命足迹·感悟先辈情怀

  中共一大会址,看似普通的石库门建筑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成为项目组寻访红色足迹之旅的第一站,成员们依次走进历史之门,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921年的夏天。

图像

  活动中,榜样志愿者协助服务对象认真完成探索手册——

  拍照打卡环节,服务对象在镜头下笑容灿烂,与光辉岁月留下珍贵合影;知识问答环节,志愿者化身智慧的向导,带领服务对象穿梭于纪念馆的各个展厅,寻找答案的线索;图片寻物环节,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服务对象化身小小侦探,仔细搜寻每一件展品,每当找到与手册上相匹配的物件时,他们都会兴奋地喊出它的名字,仿佛亲自触摸到了那段历史的脉搏。

  在社工与志愿者的帮助下,服务对象纷纷拿起笔,在手册的最后一页写下自己的参观感想。有的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敬仰,有的则分享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憧憬。这些稚嫩的文字,凝聚着服务对象此次探索之旅的深刻记忆,也见证了他们心灵的成长与蜕变。

图像

  参观结束后,社工带领服务对象与榜样志愿者共同制作主题手抄报。这一环节旨在通过艺术表达,进一步加深服务对象对历史的感悟,并将参观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志愿者协助服务对象以不同主题进行创作,将印象深刻的画面用画笔勾勒出来,在手抄报的中央位置,服务对象用稚嫩的笔迹写下参观感想。

  有的写道:“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有的画下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我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历史老师,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通过手抄报创作,服务对象不仅巩固了参观中学到的知识,还通过艺术表达加深了对历史的感悟。

图像

  本次一大会址探索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之旅。服务对象在互动与体验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也在志愿者的陪伴与引导下,激发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

  时光印记·重走鲁迅路

  从历史的源头出发,我有我的“样”项目组的步伐转向了另一位伟大的灵魂——鲁迅先生,在春意渐浓的周末踏上一段充满历史韵味的探索之旅——“时光印记·重走鲁迅路”。从鲁迅纪念馆到甜爱路,再到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最后抵达鲁迅故居,一路追寻鲁迅先生的足迹,感受他笔下的时代风云与精神力量。

图像

  寻访红色足迹之旅第二站从上海鲁迅纪念馆开始。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这里珍藏着鲁迅先生的手稿、遗物和文献,记录了他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一生。

  在社工的引导下,志愿者带领服务对象认真参观了馆内的各个展厅,寻找知识问答题的答案:鲁迅思想的核心是什么?鲁迅的散文诗集叫什么?......馆内遍布鲁迅先生的名言,服务对象认真将其抄写在探索手册上,留下珍贵合影,在明信片上写下想对鲁迅先生说的话,与鲁迅先生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他对版画的热爱和推广,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活动社工组织成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体验非遗拓印版画,通过拓印技术,将鲁迅先生的形象、名言或与鲁迅相关的历史场景再现于纸上。这一过程不仅使服务对象了解了传统版画的制作工艺,也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鲁迅先生通过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在创作过程中领悟鲁迅先生的进步精神。

  离开纪念馆,我们来到了甜爱路,这条充满历史风貌的小路曾是鲁迅先生日常散步的地方。社工带领大家漫步其中,感受上海的文化气息与历史变迁。志愿者们与服务对象们互相分享自己对鲁迅作品的理解,仿佛穿越时空,与鲁迅先生一同走在这条充满故事的路上。

图像

图像

  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是鲁迅先生当年光顾最多的书店,也是他与友人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感受鲁迅先生与友人之间的情谊,社工在书局内组织了一场特别的互动环节——“为对方挑选纪念品”,通过互相挑选礼物,传递温暖与思考,增进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一份礼物都承载着对鲁迅精神的致敬,也传递着成员们之间的温暖与鼓励。

图像

  故居寻踪

  旅程的最后一站项目组来到鲁迅故居。这座位于山阴路132弄9号的红砖小楼,是鲁迅先生1933年至1936年居住和创作的地方,在这里,鲁迅先生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三年。鲁迅先生曾在这里奋笔疾书,创作了诸多影响深远的篇章,那些犀利而深刻的文字,正是从这一方小小的书桌诞生,进而震撼了整个时代。

图像

  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仔细向大家介绍了鲁迅故居的细节,并带领每一位成员走进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的建筑,感受着鲁迅先生生活的印记。通过参观,服务对象们不仅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活与创作,也深刻体会到了他对社会、对未来的思考,直观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力量。

图像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成为了本次“时光印记·重走鲁迅路”活动的精神指引。旨在通过这次探索之旅,在服务对象心中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铭记历史,怀揣梦想,勇敢前行。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斑驳砖墙下,成员们以"时空对话者"身份触摸觉醒年代的温度;移步鲁迅纪念馆内,透过泛黄手稿与先辈展开跨世纪的对话。通过本次沉浸式寻访红色足迹之旅,服务对象用脚步丈量历史厚度,构建与城市文脉的情感联结。

  后续,“遇见不平凡的TA——寻找身边的榜样”系列主题活动将带领服务对象走进医院、消防等部门近距离接触身边“不平凡的人物”,汲取榜样力量,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简介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是由上海市政协、上海市文明办和上海市民政局发起,经上海市社会团体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自1994年5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宗旨,“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理念,以及“人人可慈善,行行能慈善”的信念,致力于发掘慈善资源,实施慈善救助,传播慈善理念,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广泛动员民众和团体参与,聚社会之善,成社会之爱。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30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