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地温暖世界
2017年10月27日15:06 来源:《至爱》 作者:徐以立
惊心动魄的8小时
大雨滂沱、山路泥泞、悬崖峭壁……
披着塑料布,头戴斗笠,穿上当地的5元钱一双的“赶马(赶集)鞋”(一种用土黄色塑料压制的鞋底有防滑凹槽的鞋),王萌萌气喘吁吁、手脚并用地攀爬着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黄茅岭乡海拔最高的山,前往马鹿塘……虽然生活极度贫困,而且严重缺水,但为了孩子有学上,一位腿有残疾的瑶族王老师一直坚守在那片容易被遗忘的地方任教。王萌萌想,无论如何,都要去那里看一看。
山路高且极陡,时不时还遇到角度七八十度的陡坡,即使是晴天,爬起来也相当费力,所以当地一般情况下也只有青壮年男人才能上山,据说还曾有山民大雾天不慎失足丧命。在雨天时,每爬一步更是都会滑下去大半步,王萌萌既要护着相机,又要专心地看着脚下的山路,因为鞋底糊满泥巴更易摔跤,稍一分心,人可能重心不稳,跌入身边深不可测的悬崖……
眼前的路绵延向上看不到尽头,身后又没有回头路,念及此,王萌萌觉得疲惫不堪。那一刻,她“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峻险’,什么叫‘艰难’”。
从清晨到日落,整整8个小时后,王萌萌一行人终于走进马鹿塘……
王萌萌,“80后”青岛姑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理事,先后获得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上海市志愿文化宣传大使”“上海文化新人”“云南省红河州最美女性”等荣誉称号。在咖啡馆里,她平缓地讲述起她的故事,温暖如缕缕阳光照耀进记者心里。很难想象,妆容精致、身量纤纤的她,内心是如此淡定,爆发出来的能量又是如此巨大。
“没有阅读的童年是无法想象的”
2006年,王萌萌大学毕业只身来到上海,在一家台资公司做设计和策划。在城市森林中,朝九晚五的机械生活让她开始对人生产生了迷茫,“每天拼命挤进像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车厢里上下班,这真的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不久,王萌萌从同学那里得知冰心老人在北京创建的“希望书库”上海办事处正在招募志愿者。这是一个专为国内贫困地区的孩子募集课外读物、创建爱心图书室的公益组织,“到了那里,我才知道有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居然从没看过课外书,甚至有些地方老师也共用一本已被翻得破烂不堪的《新华字典》”。王萌萌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没有阅读的童年是无法想象的”。虽然一个月的生活补贴只有800元,另外还有一些交通和伙食补贴,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志愿者服务中。
当时,龙华机场免费提供了3个仓库供“希望书库”储存图书,“里面非常封闭,没有照明,没有电扇,更不用说空调了。夏天闷热难耐,冬天直打哆嗦。有时候做完策划和文案工作后,我还会帮助其他伙伴做一些工作。记得一年盛夏,十多天内,在我的负责带领下,我们每天整理七八个小时,整理了三四十万册图书,日均打包350—400箱图书,手累得吃饭时拿着筷子都直哆嗦”。
2006年初夏,王萌萌来到云南省贫困山区开展公益活动,第一次看到了当地乡村小学的真实面貌:低矮简陋昏暗的教室;孩子们穿着褴褛的衣服,光着脚跑来跑去……眼见第一次看到课外书的他们欢呼着奔跑进教室,选了一本图书就席地而坐,埋头津津有味地读起来的样子,王萌萌又高兴又辛酸。
“他们却如此懂得感恩,懂事得令人心疼……”
从2007年5月起,王萌萌开始自费前往元阳县黄茅岭乡支教采风,此后十多年间,她频繁往返于沪滇之间。元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有8个贫困乡(镇),贫困人口95805人,贫困发生率为24.12%。有一回,她不顾安危,坚持与当地黄茅岭中心小学的马素英老师,以及其他当地老师去走访马鹿塘,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阴雨中的村寨灰蒙蒙一片,满眼破败、满地烂泥,掺杂着刚才爬山的辛劳和生死擦肩的恐惧,王萌萌心里一阵烦乱。但是在听见从土屋教室没有玻璃的窗洞里飘出的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映着暖黄色的灯光,她的心活了起来,“也许这就是希望”。
其实,学校就是两间土房子,低矮阴暗,墙上只有块破黑板,几张随时可能散架的旧课桌。看上去四十多岁的老师正坐着给孩子们上课,他就是王老师,“事后才知道,其实他才三十多岁,因平日里缺乏营养且过度辛劳而显得过于苍老”。
这么多年,只有马鹿塘的女人下山去“赶马”换购一些生活物资,几乎没有外面的女人走进马鹿塘。得知王萌萌一行人是专程来看他的,憨厚的瑶族汉子搓着手,激动地讲不出话来。提前让孩子们放学后,他便邀请他们去“家”里做客。
而所谓的“家”,不过就是土屋教室旁边的另一间土屋,摆着一张土床和旧课桌椅,日用杂物都凌乱地堆在地上;室外,“饮用水是地洞里储的雨水,虽说用竹板遮挡着只留出可以取水的小孔,但水面上赫然飘着一层绿色浮物”。
聊性正酣,突然敲门声响了。打开门,王萌萌惊讶地看到孩子羞涩地出现在门口,衣襟里兜着花椒。问询之后才知道,这些花椒都是他们从家里地里摘来给客人的。“马鹿塘是黄茅岭最贫穷的村寨,当时人年均收入不足200元。孩子们的书包都是旧饲料袋改成的。可他们却如此懂得感恩,懂事得令人心疼……”回忆起来,王萌萌的眼里一片温柔。
是夜,王萌萌和马老师借宿在学校教室里,把课桌椅拼在一起,肩并肩躺着。马鹿塘的夜晚比黄茅岭要冷上很多,教室的窗子没有玻璃,寒风呼呼地刮进来。王萌萌和马老师就把白天穿着的塑料布钉在窗框上挡风。善良的马老师还拼命把被子往王萌萌身上挪,怕她冻着……
创作人生:对公益的艺术探索与描绘
回到上海后,王萌萌的心仿佛还留在黄茅岭。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她对志愿者群体的感情愈加深厚。逐渐丰厚起来的经历也冲击着她的思想和感情,于是她开始产生创作冲动,在飞速的城市快节奏中,“寻得方式让灵魂和肉体重新结合,找回心灵的平静”。
白天做志愿者,晚上写小说到深夜;写到动情处,王萌萌更会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2007年冬,仅仅3个多月,王萌萌就完成“志愿者三部曲”的第一部《大爱无声》26万字的初稿。这是一部讲述两代志愿者的长篇小说,通篇是一封80后志愿者“我”写给父辈志愿者“你”的信。出版前,初稿仅经过1次修改,且只进行了少许字词上的调整,其中一章充实了几段文字,大部分的内容基本未作改动,尤其是那些一气呵成的段落几乎就是原稿。而在此之前,王萌萌是一个连短篇小说都没有写过的新人。
此后,从2007年到2012年,王萌萌相继完成描写环保志愿者的《米九》(36万字)和社区志愿者的《爱如晨曦》(38万字)。她的事迹得到了中央文明办的高度评价和鼓励。中央文明办领导接连三次做出批示,褒奖“王萌萌为弘扬志愿服务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等等。
王萌萌没有故步自封,相反她的创作欲望更加强烈。之后,她又创作剧本,并拍摄起了纪录片——国内首部反映中外志愿者群体的八场大型话剧剧本《花椒的歌谣》;反映上海中外社区志愿者的48集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本《爱如晨曦》,获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反映支教志愿者的电影剧本《云中书》,获上海文化艺术资助项目。
据报道,上海市文化基金会专家组对《云中书》的评审认为:这个剧本是作者本人志愿者支教生活的艺术结晶,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志愿者题材的佳作。剧本构思严密,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情感真挚动人,整体风格质朴而富有诗意。
“我心里感觉你就是我的妈妈”
黄茅岭中心小学是乡里最大也是条件最好的完全小学。不少孩子每个周末要走很远的山路回家,把下个星期的米背过来,交给食堂老师。老师再根据粮食重量,分给他们相应的粮票。他们的菜基本上都是清水煮白菜,难得吃到的有肉沫星子的菜就算荤菜了。很多农户拿不出孩子住宿的生活费。因此许多孩子只能辍学,其中女孩子居多。说着说着,王萌萌的眼中浮现出心疼。
小美是王萌萌在黄茅岭助养的苗族女孩。爸爸因矿难去世,妈妈改嫁,她和奶奶、叔叔婶婶一起生活,脸上还有唇腭裂修复手术的痕迹。虽然命运多劫,但小美犹如石缝间的小草般倔强又乐观地活着。她的脸上不见愁云惨淡,更多的是昂扬、乐观的笑容,王萌萌深深地被感染。当年在做全职志愿者的她硬是从微薄的津贴里挤出部分来资助小美,“一年五六百元的生活费就足以让她不辍学”。回上海后,王萌萌也与小美一直保持着通信,“六一”儿童节寄学习用品、过年寄压岁钱也从不落下。
2010年上海世博会,王萌萌自费邀请小美来上海参观,几天的亲密接触让这两颗心贴得更近了。临走前一夜,小美洗完澡,王萌萌帮她吹干头发。在电吹风轻微的嘈杂声中,想到第二天的离别,两个人都沉默了……临睡前,小美突然说起来她很想见到妈妈。第二天离别前,她更是紧紧地抱着王萌萌,放声大哭。不久,王萌萌收到小美的来信:“老师,当你帮我吹干头发时,你的手好温柔,我心里感觉你就是我的妈妈。”“这是她第一次叫我妈妈。今年,小美也考上了大学啦。”王萌萌像说着自己孩子一般骄傲。
经常有人问王萌萌帮助山区的孩子时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她说,其实这些孩子们给予她的,远远比她为他们付出得多,“我更要感谢那些孩子!是他们引导我们走进一个淳朴、纯净的内心世界。他们的身上更有大山滋养出来的纯真”。
漫漫10年公益路,道阻且长
王萌萌说在公益组织做志愿者需要身兼数职,能接触到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人;还能在各种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中,能迅速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获得非同寻常的人生体验。现在,她回过头来看“志愿者”,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根植于心灵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信仰和价值力量。而且做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让我找到人生新方向:文学创作”。
除了资助小美等,同时,王萌萌又与马老师创建了“一加一物质资助加情感关怀”的助学模式,严格挑选资助人。10多年来,200多名贫困的少数民族孩子不仅得到了长期经济资助,还得到了爱心资助人的温暖与关爱,目前受助学生的数目还在持续增加。同时王萌萌爱心团队还多次通过公益捐赠等方式让元阳两千多名学生感受到来自大山之外的关怀。
2017年7月,王萌萌发起“云绣工坊”公益项目,和倡导公平贸易公益组织“乐创益”一起策划了“去元阳学刺绣”的公益旅行路线,目前正在招募队员。“云绣工坊”尝试协助元阳县少数民族开发刺绣产品。她不仅想保护当地的传统民族手工艺,更想助力少数民族妇女居家就业,走上增收致富、寻求尊严和自由的道路;而且“居家就业的形式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留守儿童的问题”。
这个温柔的女性,正用她的初心、坚持和文字,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