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助残助困乐增收"项目走进杨浦平凉街道阳光之家

2024年12月27日11:29 来源: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杨浦区代表处

  12月24日下午,一场以非遗刺绣为主题的爱心活动在杨浦区平凉街道阳光之家展开。上海杨浦区恩三民族文化传播中心当天开展了第三届“蓝天至爱计划”资助项目——“非遗助残助困乐增收”项目活动。

图像

  活动伊始,来自恩三民族文化传播中心的指导老师金老师拿出了本次刺绣课程需要完成的最终成品“格桑花”束口袋、茶席的样品。学员们被美丽的格桑花深深地吸引住了,一朵朵格桑花绽放在红色的布料上,蓬勃盎然的生命力给这个寒冷的冬天送上了一份温暖。

  金老师表示,之所以选择格桑花作为刺绣的主体图案的理由有二,一是花样简单易上手,只需要学习三种刺绣针法;二是格桑花盛开在高原之上,其花语有着坚忍不拔、纯洁与希望、吉祥与幸福的意义,这些花语不仅描绘了格桑花本身的美丽,更与残障伙伴面对生活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精神不谋而合。

图像

  在活动现场,金老师借助投影设备的帮助,在大屏幕上把本次刺绣的针法要领清晰的做了说明和介绍,金老师说格桑花的针法有三种,分别是“轮廓绣”、“打籽绣”和“平针绣”。其中“轮廓绣”的针脚讲究长度均匀且密集,“打籽绣”的线结要紧实而饱满,“平针绣”的线与空隙要长短一致且笔直。这对普通人来说都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事,更别提残障伙伴了。

  不过令人惊喜的是,这次参与课程的残障学员里有不少是参加过过往恩三“无障碍非遗”项目的“老手”学员。他们虽然已有一段时间没有碰针线活了,但只要老师点拨几下,演示一番就能快速上手。这让本次活动预设的困难与压力减小了很多,在现场指导老师、助教和志愿者们的帮助下,残障伙伴们都很快能开始绣起来了。

图像

图像

图像

  虽然当天只有一个小时的课程,但是学员们极为认真专注的刺绣场景,打动了在场的志愿者同学们,志愿者们在活动后给恩三团队的老师们反馈了志愿工作中的不足和对未来志愿服务的思考。我们也从阳光之家的工作人员们口中得到了对项目的宝贵建议,这对我们探索“慈善五社联动”工作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这次活动刺绣的格桑花也让我了解到残障人士对生活的热爱,而残障伙伴们刺绣格桑花不仅仅是体现他们对手工技艺的学习,也传递了坚韧不拔,追求美好生活的正能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宣传的一种很好的提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够继续参与到这样的志愿活动中,为传承弘扬平凉刺绣文化出份力,也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残障人士身上的闪光点,领略民间艺术那独特又迷人的风采。——石磊 大数据与会计1班

  通过这次志愿活动,残障人士身上坚强、好学的品质,让我发现他们如格桑花般迎难而上的品质,明白了每一份努力都值得尊重,生活的美好从不因残缺而褪色。通过这次活动我也发现自身许多有待提升的地方。日后,我将继续积极参加这类社区志愿活动,在实践中成长,积极为需要帮助的朋友们提供自己的绵薄之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为社会传递温暖与爱。——翁心怡 大数据与会计2班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简介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是由上海市政协、上海市文明办和上海市民政局发起,经上海市社会团体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自1994年5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宗旨,“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理念,以及“人人可慈善,行行能慈善”的信念,致力于发掘慈善资源,实施慈善救助,传播慈善理念,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广泛动员民众和团体参与,聚社会之善,成社会之爱。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30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