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7日13:47 来源: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闵行区代表处 作者:浦锦街道慈善工作站
在区委区府的领导下,在区民政局的关心指导下,浦锦街道社会救助工作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夯基垒台、守正出新,从多维度使救助工作提质增能。
一、在专业上做加法,让救助更有力度
街道社会救助办公室在完成社区救助顾问登记备案的基础上,着力加强救助顾问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提升。在培训内容上,以街道自行梳理汇编的“一本小书、两本手册”为基础,即:一本“救助”综合办事指引小蓝书和两本居村业务办理指导手册;同时紧跟当年度新政策新要求,组织开展专题学习培训。在培训方式上,有优秀社区救助顾问轮流主讲、业务培训公开课、案例讨论沙龙等丰富多样、互动开放的培训形式,成为社区救助顾问学习、思考、成长的催化剂。2022年7月街道首次尝试了居村救助顾问培训线上直播公开课,不仅为居村救助顾问提供了政策学习、工作交流的平台,也吸引了辖区近60位居民参与互动,提升了居民政策知晓率。
通过常态化、持续性的专业能力培训,让社区救助顾问在日常工作、主动走访中能进一步落实“政策找人”,为有需求的群众链接政策、提供服务。截至目前,社区救助顾问按照“一户一方案”,累计“建档立册”形成走访服务台账486份,解答救助相关问题260余个。
二、在流程上做减法,让救助更有速度
一是缩短办事周期。通过“居村预审”、“上门帮办”等方式提升办事效率。居村救助顾问提前收集居民办事材料,做好材料预审,减少因材料不合规、不齐全的反复提交和来回跑路;对行动不便或其他有特殊情况的救助对象,由救助部门、居村救助顾问联合“上门帮办”,帮助居民及时办理,惠民政策应享尽享。二是开辟绿色通道。疫情期间,对辖区内低保、低收入、重残无业等重点人员,采取“先行救助、后补材料”的人性化容缺举措,为辖区2户确诊新冠低保困难家庭和1名特困供养人员及时发放了临时救助补贴。
三、在资源上做乘法,让救助更有厚度
街道社会救助办公室进一步深入探索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力量的融合联动,通过立项目、建平台等方式形成“集团作战”,发挥倍增效应。一是延续实施了浦锦街道“桥计划”项目。在区级桥计划试点项目理念和成效的基础上,以大带小、精准施策,内部救助就业资源联动、外部第三方社会资源引入,开展了就业帮扶专项小“桥计划”,累计受益近70人次,成功帮扶1名救助对象实现就业。二是打造了以“自然疗愈空间”为特色的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把工作站建在辖区企业上房园艺梦花源,依托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布设了室外空间、心理咨询、课程活动、临时照护等多功能区域,开设了“自然科普”、“亲子一日营”、“浦锦夏日趴”等一系列精品课程活动,还设有街道与区检察院签约成立的“童心未闵—检爱驿站”,为未成年人提供普法宣传、安全知识教育等服务。
四、在困难上做除法,让救助更有温度
一是畅通线上渠道,传递线下关爱,困难时期救助服务不断线。2022年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街道第一时间通过闵行民政平台公布了社会救助咨询热线,安排专人值守接听并做好记录,累计收到26名困难人员的电话诉求,为20个家庭提供心理疏导服务。救助顾问“参与一线防疫”和“本职岗位工作”两不误,为辖区内低保、重残无业、特困供养等296位困难对象发放生活物资和防疫口罩,同时为独居老人及重残无业人员送餐1084人次,为有需求的居民代配药6669人次,协助就医送诊843人次。二是加强社会救助与慈善救助的有效衔接,充分引流“慈善力量”,重点帮扶处在政策边缘得不到政策性救助的困难群众、经救助后仍很困难的群众、罹患重大病的困难群众和遭遇突发性灾难的支出性困难群众。紧密结合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需求点,实施助困、助学、助医、助老、节日救助、心理援助等精准化慈善救助,积极营造善行浦锦、慈济百姓的良好风尚。2022年,街道慈善工作站累计帮扶支出20.63万元,56人次受益。
2023年,浦锦街道将进一步立足工作职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物质救助与服务救助并行,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同时,满足困难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