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美时光 · 实践同行
静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持续开展

2024年9月12日14:19 来源: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

mmexport1722578990352

  8月28日、8月31日、9月7日,“静美时光 · 实践同行”2024年度静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在久光百货持续开展。

  该项活动由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主办,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非遗小传人学院、上海晨光公益基金会、上海久光百货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协办,同时得到了上海市静安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上海市静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上海市静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项基金管委会指导。

  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于2024年8月10日至9月10日在久光百货(静安寺店)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非遗传人作品、非遗课堂学员作品成果以及特殊青少年作品为一体的展览活动,旨在弘扬慈善文化的同时,也突出静安文明实践项目的目标。项目首期四次非遗公开课向广大参与者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晓和普及率至少1种,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对服务满意率达100%。

  9月7日的活动邀请到了非遗传承人高晴老师。高老师是上海大学公共艺术创新中心传统工艺驻地老师。主攻中草药合香,对于中医合香有一定的研究。 

IMG_20240907_150512副本

  公开课上,高老师带来的香料原料,让学员们一下走进了香的王国,高老师从白露节气讲起,讲述了香料的助眠、防燥等功效,并继续为大家普及“沉相、檀香、龙香、麝香”四大名香的知识,并引经据典向学员们阐述香的特点:“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瞬间拉进学员们与香的距离。高老师又从香的历史等方面为大家讲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中华香文化历史演变根据现代考古发现,中国用香在新石器时代已经产生,香学初成于两汉,繁荣于元、唐,在宋代达到鼎盛,明清逐渐没落,于近代产生断层,当代香学又再次逐渐重兴。早在汉代,古人就已经意识到单品香的局限并产生了香料配伍的观念,开始转而使用多种香料配伍而成的合香。从西汉初期的“四穴熏香炉”可以看出,合香在那时就已是呼之欲出了。汉代之后,香料配伍水平不断提高,香方种类也日益丰富,直到明清,合香一直是传统香品的主流。现场高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香牌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把香药配以粘合剂(粘粉榆树粉或楠木粉),调湿后用刻有装饰图案的模具压制而成,一端有小孔,便于系上丝绦,随身佩戴或挂于车轿、衣橱中。

 

  9月4日的活动邀请到了非遗传承人龚智瑜老师。她是国家级非遗上海灯彩黄浦区代表性传承人。她师从何氏灯彩的第二代传人、上海灯彩市级传承人、上海工艺美术大师-吕协庄。龚智瑜继承了师傅勇于创新的精神,将新型材质及光源等运用到灯彩的制作中,让非遗上海灯彩与时俱进!

 

 

  关于上海灯彩的文化历史,龚老师在公开课上如数家珍:中国灯彩在民间又叫花灯,已有近两千年历史,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品。有着“江南灯王”之称的何克明大师所创造的立体-动物灯彩集观赏性、艺术性、中国灯彩在民间又叫花灯,已有近两千年历史,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品。有着“江南灯王”之称的何克明大师所创造的立体-动物灯彩集观赏性、艺术性、装饰性于一体,是上海灯彩中最精粹的一部分。2008年“上海灯彩”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灯彩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才智巧思,它融抽象构成、拟形雕塑、平面书画、复合装饰和光动机制于一体,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综合空间艺术。即将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特别设计了灯彩花朵,引导大家尊师重教,献给自己的老师。在制作和授课形式上,保留上海灯彩的制作步骤,简化工艺流程,让每一位体验者在动手学习制作灯彩的过程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匠心精神,同时也能培养耐心和自信心!

  8月31日的活动邀请到了非遗传承人杨宁老师。她是非遗海派绣球代表性传承人,非遗蜡染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长期致力于海派绣球的传承与传播,是上海工艺美院特聘讲师、上海教育电视台特约讲师。作品参加国内外比赛,屡获奖项。

IMG_20240831_143310

  公开课上,王老师说起非遗海派绣球的文化:海派绣球是一种集刺绣、编织、构图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将海派文化的“大气、包容、精致、多姿多彩”等元素与传统技艺结合,创造出蕴藏着浓郁文化内涵的图案纹样。在公开课活动中,学员将彩色丝线通过定位,以缠绕、穿插等方式,在圆形内胆外编制出一个独特的图案绣球,用以制成书签,一来激励同学们阅读,增进文化,助力打造静安文明城区的建设,二来发挥手脑并用的配合,引发人感受生活的美好。

  8月28日的活动邀请到了非遗传承人宋荣耀老师。她是崇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带编织代表性传承人。她因土布结缘,多年来钻研崇明土布及线带编织技艺的挖掘、创新和传承工作。作为木棉花开手工社创始人,她创建了线带编织传承基地,将这种古老的编织技艺延续下去。作品《崇明土布抱枕》在2018上海市第二届布艺(创意)作品大赛中荣获最佳设计奖。

  宋老师从张舜民的扇诗讲起:“扇子解招风,本要热时用。秋来挂壁间,却被风吹动。”在炎炎夏日,将将萌系进行到底!她讲道:扇子最早称“翣”,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起初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一种礼仪工具。渐渐地,扇从地位和权利的象征转变成为纳凉、娱乐、欣赏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在源远流长的岁月中,扇子除日用外,还孕育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之精华,蔚成独具中国扇风格的奇观。将崇明土布、非遗编织技艺点缀扇面,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夏日引风,为扇面增添萌系色彩。来自周边的居民们沉浸其中而不知凉意,在非遗的文化氛围中,用土布制作一件件个性独特的凉扇。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30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