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2016年7月11日13:55 来源: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工作回顾

  2009年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第四届理事会带领市会和分会的全体同仁,继往开来、创新发展,圆满完成了第四届理事会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7年总收入61.12亿元,其中,募捐收入53.58亿元(含募集物资价值5.11亿元)。总支出47.14亿元,其中,用于项目救助支出44.76亿元(含物资支出3.19亿元),受益人群达689万余人次。主要工作如下:

  一、依靠社会办慈善,努力拓展慈善资源

  七年来,我会坚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宗旨,以加强市会与各分会联动为基础,联合社会各界、联手公益组织,进一步拓展了慈善资源。

  一是积极搭建慈善平台,为“人人做慈善,行行可慈善”创造条件。“蓝天下的至爱”慈善平台得到巩固与发展,在促进慈善大联合,开展全市性的联合劝募和帮困送温暖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会与相关行业协会联合,以激发行业爱心,促进会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目标,搭建了多个行业协会慈善平台,进一步开发了行业募捐资源。我会与有关界别和群众团体联合,以重要节日、纪念日为契机,搭建了“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敬老节”等专题慈善活动平台,为满足特定群体的慈善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会携手宗教组织,在拓展“玉佛寺祝福上海”慈善平台的基础上,联系倡导宗教组织从各自的教义出发,开展有特色的慈善活动,参与了“五大宗教慈善行”、“龙华寺慈善拍卖”等活动。

  二是及时响应社会关切,为“献爱心、伸援手”畅通渠道。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我会以“慈善,让城市更美丽”为口号,及时开展了“世博牵手你我、慈善连接万家”主题慈善活动,展示了上海市民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风采。当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四川芦山地震、云南鲁甸地震等重大灾害降临时,我会第一时间开通了市会和分会的救灾捐赠受理窗口,及时公布募捐数据,连续报道感人事迹,极大地调动了市民群众献爱心、伸援手的积极性。七年来,抗震救灾累计募集资金4.08亿元,为受灾群众提供了有力、有效、有情的支援。为了配合市政府实施的援疆计划,我会针对新疆喀什地区的需求,及时推出了“姐妹情”、“点亮心愿”等募捐项目,通过千店义卖、慈善拍卖、定向捐赠等形式筹集善款,为政府的援疆计划,提供了民间资源的有力支撑。此外,我会通过在媒体、网站发布求助信息,印发劝募手册等形式,引导市民群众开展点对点、手拉手式的小额定向捐赠,为遇到急、难、愁问题的困难群众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

  三是深入开展慈善合作,不断创新募捐形式。我会在加强与上海烟草集团、绿地集团等大额捐赠企业慈善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合作领域,创新募捐形式。其中,深化了与金融保险企业的慈善合作,以提升企业社会美誉度为目标,创新开展了银行信用卡积分捐赠、信托增值基金捐赠、理财产品托管捐赠、保险销售1+1+1捐赠等活动;深化了与团市委、市文明办等单位的慈善合作,发挥青年白领、文明创建单位的资源优势,创新开展了“我们的年轻范”、“好心人帮好心人”、“慈善嘉年华”等生动活泼的街头劝募活动;深化了与黄金、房地产、汽车销售等企业的慈善合作,创新建立了产品销售与慈善捐赠挂钩的长效机制,等等。我会积极探索股权捐赠形式,在上海欧擎欣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获得其持有的上海贝格计算机数据服务有限公司5%股权,取得股权捐赠的零突破。我会注重创新“互联网+”募捐形式,其中,通过腾讯微信,开发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微信服务号”手机募捐平台,发展了关注微信捐款的粉丝达2500多人;与百度合作开展了“公益一小时”互联网筹款活动,一小时内募款近500万元;上海慈善网开展的网上募捐活动,募捐总额达557万多元。此外,我会还通过设立“联合之路”专项基金的形式,加强与国际慈善组织“全球联合之路”的合作,发挥联合之路的品牌和专业优势,支持我会拓展驻沪跨国公司的募捐资源。

  四是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发展壮大专项基金。我会在开展专项基金管理调研、梳理存量专项基金的基础上,通过修订《专项基金管理办法》、规范专项基金协议文本、建立专项基金联络员对口服务制度、鼓励捐赠人参与专项基金管理和项目服务等措施,完善了专项基金的管理与服务,进一步调动了捐赠人设立和扩大专项基金的积极性。七年来,市会新增专项基金135个,总数已达232个;新增专项基金1.82亿元,专项基金总额达6.84亿元,占市会募集资金总额的52%,专项基金已成为本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五是加强义工队伍建设,努力拓展志愿服务资源。义工队伍 是我会是传播慈善理念、开展慈善服务的重要人力资源。七年来,我会注重义工队伍的组织建设,基本形成了纵向依托市会、分会和街镇工作站三级管理,横向依托高校义工联队、专业义工大队等实施枢纽式管理的组织架构;注重义工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成立了医务、文艺、教育、法律、财务、评估、拍卖、银行、汽车运输等221支具有专业特长的义工队,注册义工总数达6.7万人,广大义工以义工服务站、慈善超市、高校爱心屋和社区、楼宇等为平台,广泛开展各种服务,累计服务时间达1200万小时;注重义工服务的项目化,形成了“百名医学专家大型义诊”、“同在蓝天下慈善义演”、“唱响青春·大学生社区义工服务”等一批义工服务项目品牌,基本形成了依托公益项目和专项基金开展义工服务的机制;注重义工先进表彰,先后树立了175个义工集体、242个义工个人先进典型。修订完善了《慈善义工服务办法》、《慈善义工团队工作指引》和《慈善义工须知》等制度。我会慈善义工总队被评为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二、重视项目开发与管理,努力提高善款使用成效

  七年来,我会坚持以困难群众的慈善需求为导向,巩固发展传统项目,不断开发新项目,大力推进项目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了项目资助成效。

  一是完善传统项目,不断开发新项目。“放飞希望”、“点亮心愿”、“姐妹情”、“花儿绽放”、“多彩晚霞”等传统品牌项目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点亮心愿”项目为14638位贫困老人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姐妹情”项目为10多万贫困妇女实施了妇科两癌筛查;“温暖送三岛”项目得到更多爱心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帮困形式和内容得到拓展,力度进一步加大;“觉群大学生创业”、“阳光下展翅”、“共享阳光”等项目更加注重“助人自助”,在促进大学生创业和社区青年就业等方面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国栋助学”、“唯爱天使”等专项基金项目,在引导受助对象感恩社会、传递爱心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会在加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了“关爱社区失智老人”、“萌芽计划”、“一米高度看上海”、“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与预防知识普及”、“金山慈善防护林”、“临终关怀专业培训”等一批新的慈善公益项目,进一步拓展了慈善资助的领域。

  二是援建救灾项目,创新监管方式。七年来,面对我国部分地区遭遇的地震、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我会广泛动员社会资源,积极支持受灾地区开展灾后重建工作,资助资金累计达6.48亿元。援建项目侧重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民生领域,以资助设施建设为主,其中,在玉树地震灾区援建了6个项目(2个教育机构、1个养老机构、1个牧民新村、2个残疾人等综合服务设施);在芦山地震灾区援建了7个项目(2个养老机构、2个教育机构、1个医疗机构、1个农民新村和1个农民新村的基础设施);在鲁甸地震灾区援建了5个项目(1个医疗机构、1个社会福利机构、3个村民活动中心)。在我会领导和云南省领导的重视下,我们还开展了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的双“千人计划”(培训1400多名乡村教师和1400多名乡村医生),“授人以鱼”的援助方式,深受灾区的欢迎。为加强援建项目的管理,我会创新成立了由捐赠人和媒体代表组成的援建项目监督管理小组,请他们全程参与援建项目的筛选、立项、资金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这一做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2015年,民政部请北京大学等第三方组织对芦山地震援建项目进行了评估,我会的做法得到了第三方组织的高度评价。

  三是资助公益项目,扩大慈善服务领域。我会不断探索由运作型基金会向资助型基金会的功能转型,通过建立项目招投标、项目资助申请等机制,加大了对各类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的资助力度,进一步扩大了慈善服务的领域,提高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其中,出资6902万元,资助276个专业公益组织,实施了504个公益项目;出资465万元,资助25所高校的义工队,实施了403个“大学生慈善公益在行动”子项目。通过加强外联工作,我会争取了驻沪外国领事馆、跨国公司和境外基金会的支持,累计募集款物6450多万元,资助开展了“农民工学龄前子女就学准备度教育”、“病毒性肝炎社区防治”、“社区糖尿病防治与关怀”,以及养老护理员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文关怀、盲童孤儿看世博等慈善项目50余个。通过申请市政府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开展了“适老性住房改造”项目,为本市1038户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住房无障碍设施和安全性、整洁性的改造,改善了这部分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四是加强项目管理,规范项目运作。我会围绕项目化管理的要求,先后制定了《资助社会慈善公益项目管理办法和指南》、《项目目录》、《项目标准(初稿)》等制度,及时调整了“项目资助指南”、“项目管理办法”的内容,强化了项目监管;探索开展了公益项目的第三方评估工作,从实效性、合规性、公信力、可持续性等四个方面,对我会资助的80个项目开展了试点评估,基本形成了本会的项目评估标准,为全面开展项目评估工作打下基础;建立了项目内审机制,对我会资助的公益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组织了首届优秀慈善公益项目的评选活动,评选出10个优秀公益项目,为规范项目运作树立了样板。

  三、深化宣传报道工作,努力传播慈善文化

  七年来,我会以弘扬慈善精神,传播慈善文化为使命,坚持“扶贫济困与净化心灵”并重,广泛开展宣传文化和理论研究活动,为促进市民群众增强慈善意识,传递慈善正能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依托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了新闻通气会、媒体沟通会、新闻选题会等制度,及时主动地向媒体通报重要工作,披露新闻线索,讲述感人故事,并积极征求媒体对慈善宣传的意见和建议,宣传报道的数量、质量和时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分别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开办了每月一期的“蓝天下的至爱”专版,对本会和全市性的慈善工作做深度重点报道;与上海广播电视台、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合作举办的《大家帮侬忙》《情义东方》《手拉手结对助学》等节目和专栏,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特色,在及时发布困难群众的求助信息,引导社会献爱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七年来,仅纸质媒体上对我会活动的报道就达4994篇。在发挥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我会积极探索与新媒体的合作,利用短信、微博、微信、移动电视等平台开展慈善宣传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是用好自办媒体,增强宣传主动性。我会加强了“上海慈善网”的建设,开通了“蓝天下的至爱”微信订阅号,充实了采编专业人员,建立了分会网络宣传员队伍和慈善信息的报送机制,完成了网站改版和无障碍建设工作,网站和微信订阅号的宣传形式生动活泼,宣传内容每日更新,累计编发稿件68404篇,刊发照片16443张,编发图片专题232个,网站浏览量累计达1.62亿次,连续两届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网站”。我会重视办好中英文《至爱》杂志,杂志的编辑发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发行范围进一步扩大,为传播我会的价值理念、促进慈善理论与文化交流、引导慈善组织专业化发展等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我会利用盛大网络、东方明珠电视塔、花旗银行大厦、高架飘旗和社区宣传栏等阵地,做好慈善宣传工作,也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三是开展特色活动,普及慈善文化。在市文明办等单位的支持下,我会组织开展了以慈善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楼宇为主要内容的“慈善四进”活动,召开了“慈善四进”工作推进会,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500余个“慈善四进”的示范点,开展了“慈善进村庄”、“慈善进机关”示范交流活动,推广了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建立慈善工作站和慈善义工队,开展农村慈善活动的经验;举办了第四至第七四届“慈善之星”的评选表彰活动,总共评选出“慈善之星”120名,“慈善之星”提名奖170名,并通过主流媒体大力宣传了“慈善之星”的感人事迹;开展了两届慈善箴言征集活动,甄选出了20条箴言,通过对慈善箴言的广泛宣传,进一步弘扬了慈善的正能量。我会与上海电影集团等单位合作,举办了“首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搭建了一个顺应网络时代、适合新媒体传播、吸引青年群体广泛关注的公益微电影平台,这是慈善公益组织与电影界、新媒体公益合作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合力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创新性尝试。我会还通过举办“少儿慈善演讲比赛”、“慈善征文”、“慈善大家谈”等电视访谈节目,支持编写慈善知识读本等,进一步普及了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理念。

  四是举办慈善论坛,促进慈善理论交流。在市委研究室、上海社科院及相关大学、报社等专业部门和专家的支持与合作下,我会先后主办了《慈善文化与慈善事业发展》《创新·规范·发展》《现代慈善的媒介发展》《回顾、感恩、展望、圆梦》《互联网背景下的慈善创新》等各种主题的慈善公益论坛。围绕本会20周年回顾与展望等多个课题开展调研,编撰出版了一本论文集和多篇调研报告。通过对慈善公益领域内的热点、亮点和难点的调查、发布和研讨,提高了认识水平,增进了交流互动,收获了研究成果,拓展了传播深度。

  四、加强内部建设,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七年来,我会按照“依法、透明、专业、高效”的要求,全面加强市会和分会的内部建设,基金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社会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坚持依法治会,进一步完善自律监督机制。我会严格执行国家和上海市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内部自律监督机制。注重发挥第四届监事会的监督检查作用,修订了监事会工作制度,落实了监事会日常工作机构,明确了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对本会执行机构、直属机构和区县分会实行全面监督的工作职责,完善了决策重大事项、研讨重要问题听取监事会意见的机制。监事会致力于完善内控制度、监督资金增值、监管公益项目、健全物资监管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为我会的规范、健康发展起到了监督保障作用。增设了法务委员会和法务部,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全覆盖的思路,组织开展了本会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的梳理、修订和完善工作,在完善募捐、项目、义工、物资、财务、人事等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基础上,重点完善了信息公开机制,制定了本会《信息公开办法》和《关于实施<信息公开办法>的意见》,明确了本会必须公开的7大类信息,建立了市会与分会同步公开、公募活动动态公开、重大项目分阶段公开的机制,落实了信息公开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指定了上海慈善网为信息公开的基本平台。我会的信息公开透明指数,在民政部、基金会中心网、《福布斯》(中文版)的评估中,均名列全国前茅。

  二是加强分会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在区县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分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有社会影响力、乐于慈善事业的区县在职或退休领导,相继担任了分会会长,组织领导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大多数分会配备了专职秘书长、副秘书长,招聘了专职财务和募捐、项目管理人员,组织开展了专业培训,队伍整体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各分会从所在地区的实际出发,以完善分会与街镇工作站两级管理为重点,全面加强制度建设,稳妥推进“政社分开”,工作的规范性和工作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各分会协同基层公益组织,深入社区,贴近群众,积极开发各具特色的慈善项目,开展以项目为导向的劝募活动,逐步加大了项目化资助的比例,加强了项目的成效评估工作,项目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为了进一步做好区县分会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市会成立了区县与义工委员会,落实了职能部门,加强了对分会的工作调研和指导,市会与分会工作的协调性、互动性得到增强。七年来,分会募集资金34.74亿元,占基金会募捐总额的71.7%;项目支出28.64亿元(含物资),占基金会项目支出总额的64%。

  三是强化资产管理,进一步保证了资产安全增值。我会通过加强财务预决算管理、财会人员培训,以及加强对年度审计和内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等措施,严格做好市会、分会和街镇工作站的资金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连续多年获得了上海市A类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证书。我们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通过加强投资管理、争取国有企业支持、严格管控金融风险等措施,稳妥做好资产增值工作,七年内基金增值达5.1亿元,占总收入的8.3%。我们克服低温大雪、持续高温等恶劣天气带来的困难,圆满完成了众仁乐园二期工程建设任务,获得了上海市文明工地、优质结构工程等荣誉,并通过了上海市“白玉兰奖”的评审。我们勇于破解难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嘉定区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众仁养老机构12.67万平方米,四个房地产权证办理工作;在浦东新区和上海烟草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为我会解决了杨高中路2795号慈善物资中心大楼的产权证问题,该大楼评估价值超过1.44亿元。此外,在上海国际集团、浦东陆家嘴集团的支持下,我会的工作条件和服务慈善的环境得到了改善。我会无形资产的使用、管理和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是优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了运作机制。在巩固理事会集体领导、民主决策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日常运作机制的建设。理事长办公会研究部署、专业委员会分工推进、秘书处协调执行的工作机制更加成熟;市会分类指导、分会自主运作、市会与分会协调联动的分会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以智能化、规范化,募捐与救助合理匹配、善款流通公开透明、业务管理专业高效为目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基本建成,财务应用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募捐、项目、专项基金等应用系统相继投入试运行。注重员工队伍建设,制订并落实了基金会专职员工的绩效工资、职级晋升、专业培训等制度,建立了员工人力资源保障信息库,完成了事业单位社保改革,实施了企业年金制度等工作,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注重做好党建和文明创建工作,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职工大会、工会、共青团组织在创建精神文明和加强自身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我会和市众仁慈善服务中心、市慈善物资中心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市慈善物资中心获得了“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并与市慈善培训中心分别获评为上海市5A级社会组织。我会继续获评为上海市5A级社会组织。

  各位理事、同志们,回顾过去的七年,基金会所取得的每一份成绩、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离不开陈铁迪名誉理事长等老领导的热情传帮带;离不开全体理事、监事和市会、分会各级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为此,我代表本届理事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要工作体会

  一、继往开来、创新发展,是我会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七年来,我们一方面认真汲取我会20多年发展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继承发扬我会的优良传统,为做好新时期慈善工作积聚了智慧和力量;一方面积极应对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转变观念,加强调研,在发展理念、管理机制、工作方法等方面大胆创新,为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增添了动力。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坚持继往开来,创新发展,是保证我会慈善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二、依法办会、加强公信力建设,是我会工作的生命线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线。加强公信力建设,必须坚持“依法办会、依法行善”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会的章程办事;必须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按照信息公开的要求,及时披露我会的信息,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七年来,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依法办会,不断加强公信力建设,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进一步赢得了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扶贫济困与净化心灵并重,是我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同时,致力于传播慈善正能量,激发社会爱心,是我会发展过程中的不懈追求和主要特色。七年来,我会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坚持了扶贫济困与净化心灵两手抓,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四、满足救助需求与满足行善愿望并举,是我会的基本职责

  随着社会转型、发展的变化,困难群体的救助需求和社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的需要正在同步增长、不断变化。七年来,我们以满足救助需求与满足行善愿望并举为基本职责,一方面致力于发现困难群众的需求,积极开发慈善项目,不断满足爱心人士的行善愿望;一方面致力于募集更多的慈善资源,加大项目资助力度,从而实现了募捐收入与救助支出的同步增长,进一步扩大了困难群众的受益面。

  五、加强联合联动联手,是我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七年来,我会广泛开展慈善大联合,通过联合开展“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合作实施慈善项目等形式,广结慈善伙伴、壮大慈善联盟,进一步拓展了我会发展的社会基础;加强市会与分会联动,在市会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各分会充分发挥接地气、聚人气的工作优势,创造性、灵活性地开展工作,起到了主渠道和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夯实了我会发展的基层基础;坚持专职队伍与义工队伍联手,以专职队伍为骨干,义工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面对困难群众千差万别的慈善需求,广泛开展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慈善服务,进一步扩大了我会发展的队伍基础。

  我们在回顾总结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仍需进一步学习《慈善法》,宣传慈善理念,弘扬慈善精神,扩大慈善影响,吸收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支持,做好和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事业;进一步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的能力,完善依法行善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创新募捐形式,调动全社会参与慈善的积极性,拓展募捐资源;进一步加强项目化建设,提高项目资助成效;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管理。以上这些均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改进和加强。

  关于今后工作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为发展慈善事业指明了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为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思想、生产、生活和社交方式等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人们对民生、对慈善、对公益的关注程度也正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对参与慈善的热情也在不断提高,同时要求慈善行为透明、公开、公平、公正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等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发扬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优良传统,积极主动迎接新的考验和挑战,满怀信心地迎接我会的新一轮大发展。为此,特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认真谋划新一轮发展大计

  谋划新一轮发展,要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慈善法》为依据,认真贯彻市委韩正书记对我会提出的“法制、透明、专业、高效”的工作要求;要大力发扬本会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本会工作优势;要在坚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办会宗旨,以及坚定“扶贫济困与净化心灵并重”工作方向的基础上,顺应新形势新要求,直面新考验新挑战,对本会的慈善募捐和项目发展、慈善文化传播、慈善义工队伍建设、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和依法治会等各项工作,做出总体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安排,以确保本会新一轮发展的继承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二、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

  要以坚持本会的核心价值取向为引领,以充分发挥基金会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创新活力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本会及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要针对本会管理幅度大、管理层级多,服务领域广、服务对象多等特点,应进一步优化本会的工作机制。要以完善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落实管理责任、规范管理程序、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成效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要以发展资助型慈善为方向,以项目为导向,以鼓励慈善创新、加强募助互动、做好捐赠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慈善需求为目标,进一步优化运营机制。要以信息公开为原则,以加强内部监督、鼓励社会监督、实施全过程监督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约束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

  做好慈善工作不仅需要充满爱心,面对社会不断增长的慈善需求和政府对慈善组织的高标准、严要求,更需要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重要的是提高学习和研究能力,加强理事会成员和全体工作人员对现代慈善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的学习,以更好地把握慈善事业的发展规律,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专业性;要提高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为本会更好地承接政府职能、影响公共政策、服务民生保障等,打下扎实基础。要提高项目开发和管理的能力,不断推出政府支持、捐赠人欢迎、社会急需的慈善项目,以提高本会在慈善公益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要提高应用新媒体和新技术的能力,在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传播慈善文化、拓展爱心资源、促进募助互动、提升自身形象等方面,争取主动,把握先机。此外,我们还要提高凝聚慈善义工的能力,以培养更多践行我会宗旨、认同我会价值理念、依托我会开展志愿服务的慈善义工;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以更好地与国内外优秀慈善公益组织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关系。

  四、进一步做好资产管理工作

  针对我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资产类别越来越多的特点,要以管控风险、保值增值和开发利用为重点,进一步做好资产管理工作。要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统一开户银行、垂直财务管理、资金收入集中管理、固定资产统一登记为原则,做好分会资产和专项基金的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资产运营管理,拓展资金增值渠道,调整投资形式和增值方式,逐步提高增值收入在年度总收入的比例。要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将本会徽标、会歌、项目品牌等无形资产作为本会发展的必备资源和核心资产,积极做好保护、传播和转化工作。要做好众仁乐园二期工程投入运营、杨高中路2795号大厦的维修和开发利用、众仁慈善服务中心待开发土地的规划和立项调研等工作。

  同志们,展望未来,让我们铭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肩负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重托,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携手共进,为开创本会工作的新局面,为发展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8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