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心曲
我校慈善义工队成立于2010年12月,2012年5月更名为“红苹果慈善义工队”。学校组织全校经济困难和热心公益的学生们成立校、院两级义工队16支,始终秉承“弘扬义工精神,真情回馈社会”的宗旨,在校内外积极参与市、县区、学校和学院的各类慈善义工活动。截至目前,义工人数达到2400多人,其中70%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义工活动小时数已超过50000小时,人均义工活动时间超过20小时,建立了市六医院、奉贤文明办、奉贤民政局、奉贤残联等27个校外慈善义工服务基地。2011年和2012年,我校获得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慈善公益项目资助,开展了一系列慈善活动。2011至2013年,该项目连续三年荣获上海师范大学“精神文明十佳好事”。
下面我从二个方面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发挥专业特色,打造服务品牌。
众所周知,我校是一所师范院校,在学前和中小学教育方面优势明显。因此,我们紧紧围绕师范特色开展系列义工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例如,在义工服务基地民办厚才小学、解放区小学、海湾幼儿园等奉贤、徐汇、普陀等10余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师范专业义工队员们通过爱心义教和爱心义演等形式,提高学生们的文化成绩,丰富课外生活;特别是人文学院中文师范专业义工队员们开展的“分享式阅读”活动,耐心引领小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积淀文化素养,开拓学习视野;与徐汇区体育局合作,数理学院数学师范和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师范专业义工队员们辅导区内小运动员,体教结合,大大提升文化成绩;谢晋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和表演专业义工队员开展义工服务等。这些活动也为我校师范生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发挥师范生技能的平台。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我校专业覆盖面广,包含除农、医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85个本科专业。因此,我校义工服务的内容和对象覆盖面也非常广。例如,音乐学院用音乐和舞蹈在明馨养老院开展艺术助老活动,谢晋学院义工队用手语在第四聋哑学校开展助残活动,生环学院生物、化学、食品工程、环境工程专业义工队员通过宣讲和实验在校内外积极开展环保活动,法政学院义工队员在社区进行普法宣传活动,外国语学院走进社区开展英语角活动等等。各专业义工队员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于志愿服务中,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度,提升了专业能力。
第二,探索爱心积分,激励义工成长。
我校在全市高校范围内创新义工管理模式,首推爱心积分制度,在慈善工作中引入激励机制。
(一)爱心积分制度目的和意义
爱心积分制度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帮困育人的一项制度。爱心积分的实施既可以减轻困难生的经济压力,贯彻执行学校有关的帮困政策;又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能够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帮困氛围,达到帮困育人的目的。
(二)爱心积分对象
通过学校困难认定程序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三)爱心积分流程
义工队员可通过参加义工活动、易班活动、学校的爱心岗位等公益项目获取相应的爱心积分,在学校慈善爱心屋兑换所需要的学习、生活等用品。除爱心积分外,慈善爱心屋还联手学校易班推出易积分,联手红苹果慈善义工队推出红苹果积分用于支持、完善爱心积分制度。
为了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严格管理和奖惩制度。各级慈善义工队、爱心家园、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点做好各类积分项目的申报、审核、审批、发放、统计及验证工作。慈善爱心屋负责积分登记、转换、兑换等工作。
对于每一项公益项目,都做好相关宣传、监督、反馈工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有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宣传模范、树立典型,做好相关总结工作,更好地完善爱心积分制度,激励义工成长。
爱心积分制度将帮困育人和传播公益相结合,进一步激励义工队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可获得相应的奖励,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活压力,最终实现完善人格、全面发展的育人效果。
该项目已成功申报市教委高校资助工作示范性特色实践项目。
义工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将成才教育与感恩教育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高校帮困育人功能。义工活动为曾经的“丑小鸭”贫困大学生们提供锻炼能力和展示才华的舞台,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贫困大学生通过慈善公益活动,增强感恩回馈社会意识,提升自己专业知识技能,进一步弘扬互帮互助精神;倡导乐善好施、帮困扶贫的道德风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