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心曲
在资助工作中,我是一个新手,今年三月份开始才正式接触这块工作,刚才听了前面老师们的发言,很受启发,我也谈一下自己对高校志愿服务中的专业优势和慈善活动的专业化这方面一点很粗浅的认识。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我认为高校大学生利用专业优势开展慈善志愿活动是目前一些慈善服务领域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志愿者发挥自身优势的必然。在很多志愿服务领域,没有专门的人才是不行的,比如法律服务,我们外经贸大学有个慈善义工项目就是法律援助,参加的学生都是法学院二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就是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给社区的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在法律咨询,没有系统的法律知识是不能给受助者提供咨询的;还比如在青少儿的英语早教活动中,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更能很好的设计及开展英语教学,如我们学校的ABC英语俱乐部、绿苗行动等都是有外语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开展的。
第二点,目前高校志愿服务的业余性其实和现实中受助者要求的专业性之间还是有差距的。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往往被认为是高素质、并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在很多时候会被受助者寄语厚望,受助者希望大学生能提供更专业更高质量的服务,但现实情况是,志愿者来源大部分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大三大四的学生很多由于就业升学压力可能很少参加,而大一大二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在还不系统、也不够专业,因此很多时候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受助者的希望。还拿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法律援助来说,在志愿服务中,学生们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的咨询,深入的法律问题分析的、问题解决还是很难做到,更别提进行法律援助了。
基于以上二点,就需要第三点了,那就是在高校开展志愿服务中要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在很多专业服务领域,紧靠热情和活动远远不够,还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因此我们在开展专业服务时,必须要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有效的培训,如在学生课余开展“志愿者学校”请一些专家、老师给学生志愿者培训;另外在开展专业领域服务时,指导老师要和团队负责人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提前的规划和安排,保证活动更为有效和合理。
以上观点总结成一句话:高校利用专业优势开展慈善活动与慈善活动的专业化之间不能划等号,这其中还需要对志愿者进行专业的培训以及团队指导人员对组织的有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