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慈善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主编Eric Nee
我们所面临的全球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寻找到逆转气候变化的方法。没有人能够躲避大气中温室气体不断累积所导致的气温不断上升的影响。2017年北大西洋飓风前所未有的频繁肆虐,只不过是将要发生的后果的一种先兆。
气候变化无法通过减少地球人口数量,或者通过削减经济增长和生活质量来加以逆转。气候变化得以解决的唯一方法是,继续发展新技术,并将新技术转化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消除业已排放的排放物的产品和服务。
有一种做这类事情的模式,即硅谷模式。硅谷(及世界上类似的其他地方)通常能够精准把握新的点子和技术,并将其转变成全球性公司,如因特尔与微处理器、基因技术公司与重组基因、美国网景公司与万维网、或者特斯拉与电动车。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硅谷模式中的有些方面并不完全适合用来应对气候变化。因此,本期封面故事“威胁地球的投资鸿沟”的作者认为,可能扭转气候的充满活力的新技术并未获得融资。
斯科特·伯格、菲奥娜·默里、 莎拉·卡尼和马丽倩(音译)认为,“早期阶段解决方案的资本流入的量低得令人不安,尽管这些投资在减缓气候变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硅谷模式在这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风投的首要目标——往往是唯一目标——是寻求利润的最大化。有一小部分且不断增长的风投家在作投资决策时,也会兼顾到社会影响力,但即使他们也会寻求产生与传统风投家可比较的经济回报。
有一种误解,认为风投家是一帮大胆的家伙,愿意在充满风险和为未经证实的方案上下百万美元,乃至上亿美元的大注。然而,实际上大多数风投家是风险规避者。一些风投家投资的是那些业已证明的点子。另一些风投家投资于那些提供渐变的公司。然后还有一些风投家投资于那些产品开发成本极小的软件或网络初创公司。
在这种环境下,很难找到风投家,愿意投资于有风险的、初创阶段的、以科学为基础的新创公司,且可能要花好多年才能开发出商业上可行的产品。令这些风投企业很难获得融资的原因在于,它们通常开发的是实物产品(如废热回收技术),因而需要的资金比典型的硅谷新创公司更多。
上述作者认为,这恰恰是慈善用武之地。因为慈善家不只是由财务回报所驱动的,慈善家特别适合投资于新兴的绿色技术。
这些慈善投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它可以是拨款、无息或低息贷款、项目相关投资或者捐赠资金投资。在所有这些投资中,慈善家可以将社会回报置于财务回报之上,或与财务回报平分秋色。过去慈善家一直不愿以这种方式利用其所有资本,我希望如今情况已有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