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慈善
百年慈善组织的成功秘笈
——全球联合之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布莱恩·盖勒格
谈慈善组织核心价值、时代变化与未来发展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李济慈)日前,应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之邀,全球联合之路(United Way Worldwid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布莱恩·盖勒格做客“北大跨文化领导力论坛”,全面介绍了全球联合之路百年兴盛的原因,深度解析了慈善组织创新与发展的现实选择。
百年长盛的根由
全球联合之路与中国慈善有着很深的渊源。1998年,作为中国最大慈善组织之一的中华慈善总会加入联合之路,成为全球联合之路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会员。20余年来,双方保持着密切合作,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国际文化交流,创建了以“为了明天-关爱儿童”为代表的慈善项目。截至目前,共在全国各地建立50个“关爱儿童之家”示范点,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全球联合之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演变时期:1887年,美国联合之路在丹佛成立;1974年,国际联合之路成立;2009年,美国联合之路与国际联合之路合并为全球联合之路,将动员社区各种关爱力量,提高生活质量,发展公益事业作为自身使命。全球联合之路如今已与全球超过6万家机构建立合作,获得近300万志愿者和900万捐助者的支持,每年募得善款约47亿美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个社区实现一对一沟通服务。全球每年逾610万人在教育、医疗、移民、收入稳定等多方面从全球联合之路项目中获益。
布莱恩·盖勒格对全球联合之路的发展历史及核心价值作了深刻的阐述:坚守初心、与时俱进。全球联合之路的初心很明确,即动员社区的关爱力量,通过教育、医疗、收入稳定三个主要方面的帮助,使个体和家庭生活得到改善。100多年来,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全球联合之路从未偏离初心,同时也绝不墨守成规,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在学习和调整中顺应时代发展。
当下时代的变化
布莱恩·盖勒格认为当下时代有四大变化趋势。第一是全球化。他表示很少有人意识到全球化在各国发展并不同步,尤其是各国受益程度与受益产业不同。社会公益组织不应该只简单地谈全球化,而应根据不同国家,尤其是不同社区所受的影响提供因地制宜的援助;第二是移民潮。全球目前有2.5亿跨国移民,中国也是移民大国,只是以农村人口进城的内部迁移为主; 第三是人口结构变化。有的国家正步入老龄化,有的国家在年轻化,不同代的人群在观念和行为上都有明显不同,公益组织应当因时因地调整; 第四是数字革命。数字技术对生活方式影响巨大,社会公益组织也要深刻理解这一变化,主动拥抱数字技术。
慈善公益大有可为
布莱恩·盖勒格介绍,目前全球38个国家中有26万家慈善基金会,比2000年增长了44%。除此之外还有成千上万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且在不断增加。各国捐赠金额的变化曲线与经济发展曲线都基本同步,这是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企业和个人的财富积累越多,可支配收入越多,就越有能力和意愿承担社会责任,慈善公益是很好的方式。
2007年以前,慈善事业在中国的发展缓慢。2008年和2010年的汶川、玉树地震,使中国社会慈善捐赠产生了两次显著的增长。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慈善捐赠金额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捐赠人数在2014至2016的三年间显著增长了17%。
未来发展的两大关键
布莱恩·盖勒格认为,慈善组织在新时代大有可为,但要想真正大有作为,有两种方式值得推荐:
第一是跨界融合。过去,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等在慈善领域扮演的角色相互独立。各方今后应联合起来,在教育、住房、医疗、移民等多方面合作,探讨和寻找联合解决方案才能应对新时代带来的新挑战。
第二是用好数字技术,建立数字解决方案。如全球联合之路建立的网络平台使各种信息公开透明,有效整合全球资源,实现对捐赠、志愿者、地方组织等多方的有效协调和管理。
布莱恩·盖勒格还特别强调一点:慈善是每个人的事业。慈善的本质不应该仅仅是富人的回馈,更多应该是普通人与普通人的互助。(任真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