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典故
2012年中国多个城市发生暴雨引发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城市排水系统因而被称为“城市的良心”。而在江西省赣州市,每年大降雨天气时,儿童却在城门口水滩里无忧无虑地嬉戏钓鱼,买卖人在水边安然做生意。这得益于900多年前一位被称为赣州“李冰”的地方官员和他一项成熟、精密的古代城市排水系统“福寿沟”。
赣州地处赣江源头,自古为战略要地,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在宋朝之前,赣州城也常年饱受水患。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刘彝出任知州。刘彝,字执中,是福建长乐人,从小就是孤儿,在贫困中长大。从小艰苦的生存环境使刘彝深知民间疾苦,在成长过程中,他又跟随著名的教育家胡瑗学习礼义道德和实用技术,深得胡瑗的“明体达学”学术思想的影响,具有了宽容厚道、学以致用的品质。
刘彝出任虔州(赣州的古名称)知州之后,为虔州百姓做了三件重要的大事:
第一件,改良巫医恶俗。当时虔州百姓迷信神鬼,有病不求医,形成了不好的社会风气。刘彝为此专门编著了《正俗方》两卷,痛斥巫医,并强制推行医药,使一大批百姓通过医治摆脱了疾病。
第二件,鼓励收养弃子。当时虔州饥荒,饥民无法自立,出现了弃子的现象。看到这样的情形,刘彝立即张榜于关衢,鼓励平民收养弃子,并规定每日补助两升粮食,大量弃子被平民收养,虔州出现了“甘露普降,瑞莲绽放,瑞粟之应”的新气象。
第三件,治水工程。当时的虔州城三面环水,洪水暴发时,城外江水倒灌入城,对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刘彝在城内筑福、寿两沟,解除了虔州城的水患。
福寿沟工程在今天看来依然是一项精密、科学的工程。这是建立在刘彝反复思考和实地踏勘的基础之上。刘彝根据城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特点,提出了设想:以州前大街(今文清路)为分界线,西北部建寿沟,东南部建福沟,两沟总长12.6公里,福沟排城东南之水,寿沟排城西北之水。福、寿两沟以明沟和暗渠相结合,并与城区池塘相串通,既可避免沟水外溢,又可利用废水养鱼和种植水生植物。两沟通过城墙下面的12间水窗分别排入章江和贡江,水窗则是利用水力的消张使闸门自动启闭:当贡江水位高于水窗水位时,借江水之力将闸门关闭;当江水低于水窗时,借水窗内沟水之力将闸门冲开。刘彝从山形地势上因势利导,又利用城市风水学,把福、寿两沟线路走向设计成“纵横纡析,或伏或见”以作为龟背纹古篆体之形嵌在赣州城龟形城的龟背上,充分地考虑了赣州城排水系统的永固性,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福寿沟工程浩大,费时近十年时间,解决了赣州江水倒灌和城区内涝的水患,且对赣州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福寿两沟建成后历经千年,直到今日,还有九百多米下水道仍然在使用,堪称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
赣州人民为了纪念刘彝,为他铸造了一座高2.7米、重约1吨的青铜雕像,安放在赣州市宋城公园的古城墙旁,彰显了刘彝建福寿沟,造福一方的光辉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