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典故
南北朝上承先秦两汉、下启隋唐,是我国古代慈善事业的初兴时期。该时期的慈善思想不仅有儒家的仁义学说、道教的周穷救急思想,还有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和慈悲精神。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批慈善机构。
一、慈善组织的出现
(一)六疾馆
齐武帝普通九年,京邑发大水,吴兴水灾严重,竟陵王不仅命人开仓赈灾救人,还在他府第的北边设立廨来收养贫穷无以自立之人,发给他们衣服和药。竟陵王和文惠太子都是虔诚的佛教徒,竟陵王敬信尤甚,多次在他住的园子里设斋戒,召集大批朝臣僧众参加。“至于赋食行水,或躬亲其事,世颇以为失宰相体。劝人为善,未尝厌倦。”“招致名僧,讲语佛法,造经呗新声。道俗之盛,江左未有也。”此外,他还亲自写书劝人向善:“所著内外文笔数十卷,虽无文采,多是劝戒。长期受佛家思想影响,竟陵王和文惠太子创立了我国第一个救助鳏寡孤独贫病之人的慈善组织,史载“太子与竟陵王子良俱好释氏,立六疾馆以养穷民冶。“六疾”包括腹疾、惑疾、寒疾、热疾、末疾和心疾。至南北朝时,六疾已成为疾病的通用词汇。六疾馆设立其目的是“以养穷民”,但在中国慈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最初慈善组织的建立,推动了传统慈善救济从个人性质的临时性救济到有组织救济的发展,促进了慈善救助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也表明中国慈善救济与福利制度正经历着由以设官掌事为主向因事设署、以署定职的方向发展变化。
(二)病坊
北魏献文帝要求地方官吏应遣医为患病的民众治疗,并给予药物,到孝文帝时开始建立官办的慈善医疗机构:病坊。太和二十一年九月,孝文帝诏曰:“及不满六十而有废痼之疾,无大功之亲,贫困无以自疗者,皆于另坊遣医救护,给医师四人,豫请药物以疗之。”孝文帝立坊预置药物,配备医师,古代的慈善医院在此时已成雏形,至宣武帝永平三年亦设立类似的慈善机构,救济患病的贫民。《北史》记载,(永平三年冬十月)丙申,诏太常立馆,使京畿内外疾病之徒,咸令居处。严敕医署分师救疗,考其能否而行赏罚。又令有司集诸司工,惟简精要,取三十卷以班九服。宣武帝时令太常立馆,专门收治京畿内外疾病患者,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办慈善医院。官办慈善医院的出现,表明政府对医疗慈善事业的关注,医院实行分师疗治,施行赏罚,表明当时慈善医院的规模较大,收治的病人比较多,同时管理也比较严格。从孝文帝立坊预置药物到宣武帝令太常立馆。病坊的设立影响着后世佛教寺院养病坊的设立。
(三)孤独园
南朝梁武帝萧衍于普通二年诏曰:“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于京师置孤独园,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若终年命,厚加料理。尤穷之家,勿收租赋。”朝廷不仅下令让郡县救济无法自立的“单老孤稚”,而且在京师设立专门的慈善机构——孤独园,用来收留孤寡老人和孤儿。孤独园的设立不仅传承中国传统尊老恤老的传统美德,还标志了我国慈善组织的从无到有,是南梁慈善事业进步和政府对慈善事业重视的表现,更是后世慈幼局、福田院等慈善机构的滥觞。
(四)佛寺
南北朝时期,佛教大为发展,信徒众多。上至帝王僚臣、王公贵族,下至普通民众,大都笃信佛教。权贵不仅出资建造高大华丽的寺院浮屠,而且支持佛寺大量侵占山泽田产。由于寺院有免役调租税特权,大批民众投身寺院成为僧众或者寺院依附民。由此,拥有大批田产和依附民的寺院经济形成。在物资雄厚的经济支撑下,佛寺进行了一系列慈善救济活动。佛寺从事慈善活动的范围十分宽广,涉及济贫赈灾、医疗救助、劝善修德等。
在济贫赈灾方面,寺院经常在举行浴佛活动时,在路边设席布饭,阵仗绵延数十里,往往就食的民众达到万人,所耗物资巨大,布施的对象均为普通贫苦大众。佛寺除重大的仪式进行慈善救济外,临时性的救济也比较普遍,如东晋高僧释昙翼“得饷米千斛,翼受而分施”。
佛寺除参与慈善救济外,还参与赈灾。每遇旱涝灾害、瘟疫战乱等天灾人祸,寺院就举办“粥院”给灾民施粥,或者将僧祗户每年交纳的专门用来救济贫困灾荒的僧祗粟发给灾民。僧祗粟创设于北魏文成帝,通过僧祗粟储积来救济饥年。北魏文成帝时,昙曜上奏置僧祗粟赈灾。《魏书·释老志》载:“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祗户’,粟为‘僧祗粟’,至于俭岁,赈给饥民,高宗许之,于是僧祗户、粟及寺户,遍于州镇矣。”宣武帝继承了以僧祗粟的储积来救济饥年的做法。在施医治病方面,南北朝的不少僧徒都研习医学,以发扬治病利人的德行。众多普通教徒一旦患病,往往去寺院寻求医治。一旦爆发大规模的瘟疫,懂医的僧徒往往会带着教徒奔波乡里,消灭瘟疫、治病救人,实践佛教“普度众生”“行善济人”的宗旨。北齐僧人那连提黎耶舍在邺城建立收养麻疯病人的病坊,“又收养厉疾,男女别坊同,四事供承,务令周始。”
二、慈善组织的运作机制
南北朝时期,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为慈善机构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平台。慈善机构的出现也表现出了传统单一的慈善救助方式。
(一)经费来源
南北朝时期的慈善组织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六疾馆、病坊、孤独园由皇室成员或朝廷创办,经费基本来源于政府经费,而佛寺进行慈善救助的费用也大都来源于政府。从经费来源来看,慈善组织具有较强的官办色彩。当时统治集团普遍信佛,帝王带头对佛寺大量施舍,比如萧衍、萧子良、萧长懋都是佛教狂热信徒。施舍的钱物中有相当一部分被佛寺用于慈善,如后赵高僧单道开,虎资给甚厚,开皆以惠施;其次政府还划拨一部分政府的税收(僧祗粟)来扶持慈善组织的发展;再次佛寺自身的收入。
(二)组织运作
孤独园和病坊设立于都城,由国家经营,属于官办性质;佛寺,作为宗教组织,从事慈善救助,带有一定民办性质。在具体的管理运作上,病坊实行分师疗治,并根据医师的能力施行赏罚,建立一定的激励制度。
官办慈善组织与政府财力和政治形势有着密切的关联,慈善组织对政府财政有着巨大的依赖性,因为建立也相对较为容易,毕竟举一国之力建立一个六疾馆、孤独园是比较容易的,然而由于早期的慈善组织的资金来源单一,特别是官办慈善组织,国力一旦衰退,官办慈善组织便陷入经营困难,仅依赖官方的财政支持,慈善组织难以得到良性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西晋短期统一以外,多数时间处在分裂割据状态,或三国鼎立,或南北对峙。长期的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特别是老弱病残者,且该群体数量众多。这是魏晋南北朝时代慈善事业临时性救助到组织化救济的社会基础。在这个时期,江南得到了较大的开发,江南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商品经济也比较活跃,江南经济的发展为南朝最早建立慈善组织奠定了经济基础。由此,南北朝时期才产生了我国最早的一批慈善机构,使得我国慈善事业有了初步的发展,不仅对当时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为隋唐时期慈善机构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参考文献:
赵海林.南北朝时代慈善组织的运作[J].社团管理研究,2012(12)。
郝华.略论南北朝时期慈善组织的发轫[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