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典故
清光绪初年,山东、河南、山西、直隶等省发生特大旱灾,史称“丁戊奇荒”。苏州、上海、镇江、浙江等地善士在华北发起了大规模的义赈活动。江南士绅的义赈以河南为重点,仅河南一省筹款达40余万两,赈济范围20余县,受赈灾民80余万。但是由于灾情严重,河南灾区卖儿鬻女成风。江南士绅在办赈期间亲眼目睹了妇幼被卖的惨状,正如赴灵宝助赈的上海士绅经璞山在信中写道:“一路车行,但见日逐贩卖妇女而来者,不计其数,均是鸠形鹄面,毫无肉气。一旦鬻之南下,为良为贱,尚未可知。身若飘萍,命同落絮。”严保之、宋珊室在清江暗访时发现,被卖的妇女会受到各种虐待,稍有不从就性命难保,竟还有官员用炮船护送贩运者。
在这场特大灾荒中,灾民饿死甚多,灾区人口急剧下降,再加上大量妇女幼孩被卖,有人种欲绝和道德败坏之忧。最早来河南办赈的江南士绅凌淦、熊其英、李麟策在联名致南方同仁的信中说:“保婴为荒政之一,弟等自归德以至怀庆,路见贩子驱妇南下者,百十成群,此时实无孕婴之可保,惟有收养难孩为灾区留些人种而已。”为此,江南士绅开展了一系列对河南妇幼救助的义赈活动。
一、劝捐宣传
为救助河南灾民,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江南士绅不仅大量印制《河南奇荒铁泪图》,还专门编印了《福幼图》和《仳离啜泣图》,将河南灾民特别是妇幼的惨状公布于众,获取全国民众的同情和支持。除印制劝捐图外,江南士绅还利用《申报》刊登劝捐启示,如谢家福刊登的《速筹福幼图捐启》等。
江南士绅的劝捐宣传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据事后编印的《征信录》统计,汴梁转运总局(专门为赈济河南收转款项)共收洋3627元,银434334两,钱364千723文。其中,以收赎妇孩名义募集的赈款合银达26381两。
二、官截、民遣和代赎
当时已有大量妇幼被卖南下,因此,首要任务便是截留,阻止贩鬻者出河南。但是截留收赎“则事极繁重,断非民办所能胜”。为此,谢家福建议采取“官截民遣”的办法,官绅合作。官截,是指河南、江苏两省官方在要冲之地设关卡拦截,不让贩鬻者出河南,下江南。民遣,就是发动民间力量收赎、留养或资送被卖妇女幼孩,使其与家人团聚。
当时从河南贩鬻出境者大致有三路:一路自归德而趋徐州;一路自陈州而趋安徽;一路自光州、汝宁而趋湖北。谢家福建议:“在河以北彰怀卫,河以南河陕汝两处适中之地,设立收赎妇女局。遇已卖者赎之,将卖者厚助之,风声所树,必有冒为已卖回里求赎者,是不但穷贩鬻之源,于资遣一举阴有裨益。” 收赎不仅能切断贩鬻之源,而且可以吸引已经外出的妇女回原籍,有资遣之效。另外,谢家福在《代赎子女章程》中拟定了六条代赎办法,即设局须冲途、截赎宜并行、买主准自首、收领须的保、安插须得所、妇女须加赈。由于妇幼被卖情况复杂,江南士绅并非对所有被卖的妇幼进行代赎,而是以“妇女不愿相从一条为准”,顾及到了被卖妇幼的特殊情况。
三、义赈机构
丁戊奇荒期间,江南士绅在河南义赈筹款和赈济具体设立了如下八个机构:苏州助赈局、扬镇助赈局、上海助赈局、浙江助赈局、江浙助赈局、代赎资遣留养局、修武慈幼代赎局、清江代赎资遣局。这些机构既有合作,也有分工,取得了显著的义赈成果。例如修武慈幼代赎局于1878年六月二十一开局,次年二月十五日撤局,共留孩1065名,代赎妇女51人。
丁戊奇荒期间,江南士绅在河南开展义赈,救助河南灾民,同时寓教化于救荒之中,使灾区民众在延续生命的同时,也能延续传统的道德。
参考文献:
王林《论丁戊奇荒期间江南士绅对河南妇幼的救助》,《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