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典故
现在的潮州有韩山、韩江、韩木、昌黎路、昌黎小学等,潮州西湖公园内涵碧楼后面山坡上有“景韩亭”。在昌黎路潮州博物馆前,有一座建于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的石牌坊,上题“昌黎旧治、岭海名邦”八个字。正如潮州市民所说的“潮州山水喜姓韩”,这与韩愈造福潮州百姓的事迹息息相关。
公元819年,唐宪宗要迎佛骨进入大内供奉,刑部侍郎韩愈上表谏阻。他充满激情地劝告唐宪宗“佛不足信”。韩愈说,佛教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看到韩愈激烈反对,还举梁武帝灭国饿死的事例,唐宪宗雷霆震怒。幸亏裴度等人竭力劝谏,韩愈才从死刑改成降职处分,刑部侍郎贬谪为潮州刺史。
据《新唐书·韩愈传》记载:“臣所领州,在广府极东,过海口,下恶水,涛泷壮猛,难计期程,飓风鳄鱼,患祸不测。州南近界,涨海连天,毒雾瘴氛,日夕发作。臣少多病,年才五十,发白齿落,理不久长。加以罪犯至重,所处远恶,忧惶惭悸,死亡无日。单立一身,朝无亲党,居蛮夷之地,与魑魅同群……”潮州恶劣的环境可想而知。唐代被贬谪的官员到地方后基本不理政事,已成惯例,但是韩愈初到潮州,就“问民疾苦”,在潮州的七个月二百多天的时间里,他积极办教育、驱鳄鱼、劝农桑、释奴婢,使蛮荒、多瘴气的潮州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初到潮州,百姓以鳄鱼为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几天后,韩愈亲自前往溪边,下令其属秦济用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祷告之后的傍晚,溪水暴风震电,几天后溪水干涸,西徙六十里。从此潮州再也没有鳄鱼的祸患。据说韩愈往水里投的祭祀品全身涂满了硫磺,这正是鳄鱼的克星。百姓为了纪念此事,专门修了一座“祭鳄台”。
潮州当时以男女为隶,过了期限不赎回的话,就终生为隶。韩愈到任之后,统计了没有被赎身的人数,使700多人得以归家。他还与当地人立下约定——禁止为隶。
潮州离中原文明较远,文化教育普及率低。韩愈到这里后掀起学习大潮,一时间读圣贤之书蔚然成风。此后百余年时间,潮州出的状元逾百人。一个曾经的蛮荒之地变成一个状元大州,以至于到了宋代,人们将这里比作孔子的祖国邹鲁。
一些韩愈的事迹在当地百姓的口中流传,甚至有了传说的色彩。据说,韩愈在任时,曾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荒芜。韩愈亲自到城外巡视,察看水势和地形,并且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其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然后通知百姓,按竿标筑堤。百姓纷纷赶来,却看见那些插下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洪水。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做“竹竿山”。
七个多月后,韩愈被被调往袁州,临行之时,潮州百姓闻讯而行,携老扶幼,前来道别。韩愈去世之后,当地百姓为其修建了韩文公祠,至今矗立在潮州市内。清代康熙年间两广总督吴兴祚拜谒韩文公祠留下一首诗:“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可见,韩愈在潮州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