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典故
中国最早可以界定为具有民间色彩的慈善组织可追溯至东汉初年佛教传入后兴起的佛教慈善。中国传统慈善组织形成的原动力主要来自于宗教、宗族以及政府三个方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以善堂、善会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民间慈善组织。随着近代中国社会内部的变迁,加之西方宗教等其他思想的渗入,以及慈善组织自身的演变,民间慈善组织在近代有了新的变化。表现为传统善堂善会的剔除与革新,民间义赈组织的出现和真正现代化意义的民间慈善组织的成立三个方面。除了组织形式的变化外,其组织的内部构成、资金来源、宣传机制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嬗变。
根据周秋光教授等人编写的《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下册)》中对中国近代各地域的慈善事业发展分期来看,基本上各地域都是以“丁戊奇荒”时晚清义赈组织的兴起和中国红十字会的建立作为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近代慈善组织的发展分期,同样是以此为依据的。近代前期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是以传统善堂善会为主要的慈善组织形式,但东南地区以及开埠城市却出现了外国教会创办的慈善组织。近代中期,由于“丁戊奇荒”等自然灾害的加剧,政府荒政能力的降低以及传统慈善组织因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因素逐渐走向衰落,具有近代特征的义赈等慈善组织相继出现并迅速崛起。近代后期,由于社会性质的变化以及其他自然和战争原因,诸如中国红十字会、华洋义赈会、世界红卍字会等具有真正现代化性质的民间慈善组织开始成立并走向发展与成熟。
一、1840—1875 年慈善组织发展概况
这一阶段总体来说,民间慈善组织仍是以传统善堂善会为主体,主要从事的慈善活动涉及育婴、养老、恤嫠、施棺、施粥、布药、救生、放生等各方面,既有专门性的也有综合性的。这些慈善组织的倡导者主要是官商士绅以及传统宗教。存在形式主要包括各级地方官府主办、官督绅办或官督商办以及民办三类。其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地方官府的拨款,民间士绅、商绅的捐款,民间寺院道观的化募,以及慈善组织内部资金的经商生息或买地收租等筹集资金的方式。这一时期的慈善组织表现为浓厚的地域化色彩,无论是慈善活动的组织者,筹
集善款的来源,参与的受助对象,以及慈善活动的后续影响都有一定的地域独立性存在,且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另外,慈善组织内部的组织运作以道德性规范为主要方式,虽都有一定的章程规则可循,但其经营和运作仍缺乏制度性和法律性的建设。传统慈善组织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筹款模式的固化以及地域性和缺乏制度建设等都是其在清末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除了活跃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善堂善会外,在东南沿海的开放城市出现了由西方传教士创办的教会慈善组织,主要以慈善类的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为主。这些新型慈善组织也为后来的现代化慈善组织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和经验。
二、1876—1903 年慈善组织发展概况
这一时期,由于内忧外患不断导致政府财政危机,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民间慈善组织失去了其经济保障。“丁戊奇荒”等跨地域性的大型自然灾害的频发又导致地域性的善堂善会的崩溃与破产。近代义赈形式的慈善组织由此诞生。民间义赈初创时期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善堂善会来组织义赈活动,如经元善依托仁元钱庄、施善昌依托丝业会馆等。后来,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尤其是民用企业的创办,许多的洋务企业和洋务派人士成为了领导义赈活动的主角。如经元善创办的上海协赈公所、谢家福的苏州谢氏赈寓、郑观应的上海太古轮船公司等。甲午战争前后,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具有现代性质的义赈组织开始走向区域性、综合性的联合,清末新政时期,随着义赈组织的网格逐渐广泛化,办赈程序趋于规范化,办赈手段和募捐机制也走向了近代化。民间义赈在取代传统慈善组织的同时,也对晚清政府的荒政体制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义赈组织呼之欲出。另外,传统以养为主的传统慈善观念也在救亡图存的意识下转变为以教为主的近代慈善理念。传教士在“丁戊奇荒”等重大灾荒中的贡献也为民国时期创建“华洋义赈会”奠定了外部基础。
三、1904—1937 年慈善组织发展概况
清末,受甲午战争以及日俄战争等兵燹战乱之灾的影响,中国的慈善人士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慈善组织以及民间灾荒义赈组织对于战争期间救护伤兵难民的意识、经验明显不足以及与西方慈善事业发展的差距。因此以西方红十字会精神为中心的现代化慈善组织机构成为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慈善事业的重心。同时中国民间义赈组织建设也在这一时期开始了新的探索。民国成立后,以开明官绅为代表的民间慈善家与西方在华的慈善人士多方接触,中西慈善思想在碰撞交融中形成了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近代慈善思想,在这种慈善思想的指导下,中西慈善力量迅速合流,诞生了如中国红十字会、中国华洋义赈总会、世界红卍字会等全国性综合性的慈善组织。此外,民国时期的慈善组织基本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以地缘、血缘、业缘、世俗、宗教等诸多因素为形式的慈善组织遍及全国各省市县区。跨区域的慈善组织网格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为民国时期社会稳定与民生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物质保障。(钟欣摘编)
摘编文献:周彤《近代报刊媒体与慈善组织关系研究—以<申报>(1872-1937)为中心》(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