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
鲜艳的五星红旗以挺拔的军姿在风中呼啸着,傍松而建的石墙上,18名年轻的战士,或俯,或冲,或瞄,或投,用比肩接踵的姿势诉说着那段艰苦岁月里的前仆后继,而在这群战士的最中间,在飘扬着的五星红旗下,一名吹号者,正在用他饱满的姿态,吹响着那一声声渴望胜利的号角!
坐落在奉贤区永福园陵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广场上,石墙上的栩栩如生和一块块或鲜红、或独白的墓碑把那段悲痛而坚强的历史嵌入又放大,而对于这座陵园的缔造者来说,他也从没想过自己的人生会被这样的“放大”——徐渭岳,这个地地道道的奉贤青村人,年幼时因为家庭贫困曾一直在工地上当建筑工人,而从2011年至今,他先后斥资上亿元,用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广场以及纪念馆、纪念墙等场所的筹建。
当我走进这座和平深处的凄凉,翻阅着那些厚重的并茂图文,聆听者徐渭岳先生略带沉重的讲述,我仿佛看到艾青笔下的那个吹号者,他正以对于丰美的黎明的倾慕,吹响着那一声声短促的、激昂的、在死亡之前绝不中止的冲锋号。
他用悼念吹起铭记的号角。“我们不能忘记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做出的贡献,我们需要一个场所,记住他们,悼念他们,铭记那段悲痛而坚强的历史,时刻提醒我们现在和平的来之不易”这是徐渭岳建馆的初衷。而从1989年到2011年间,他带着考察团多次去辽宁丹东的志愿军纪念馆采集资料和学习。
2012年3月25日,时任奉贤区委书记(现任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上海市人大副主任刘伦贤(原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将)以及志愿军老战士近百人出席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广场的奠基仪式。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原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韩德彩中将题写“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广场”。
他用捐献吹起历史的号角。在长长的坑道纪念馆中,陈列着多达1500余件的战争时期的展品,在每一个被珍藏的展品里,都蕴藏着一些可歌可泣的人和事。
镇馆之宝是一幅颇具传奇色彩的油画。画面里,连绵的云山之上,两架战斗机紧紧相随,上扬的机身和喷涌的热浪让人有着身临其境的沸腾,在画布的下方,是两架战机驾驶者的肖像和签名。
油画的捐赠者,正是当时米格—15的驾驶者、抗美援朝“二级战斗英雄”韩德彩中将。1952年,年仅20岁的志愿军飞行员韩德彩将驾驶当时最先进的F-86型飞机的美国空军“双料王牌飞行员”哈罗德·费席尔击落,成就了中国空军史上的一段传奇。
“这些展品九成以上都是老兵无偿捐献的”徐渭岳介绍说:“这里每一件展品都是珍贵的,如果有一天这些老兵不在了,这些展品就是他们代替历史留给我们的记忆,我们必须要保存好,才不会辜负那段埋藏在历史中的忠诚!”
他用责任吹起慈善的号角。2013年12月,徐渭岳荣获了《中国双拥》年度人物——“社会拥军典范”提名奖。
谈起当初进行双拥和慈善事业的初衷,徐渭岳给了简短而坚定的回答:“责任,这是我们的责任,哪怕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民营企业,我们有义务为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士寻找一处安详,为身边这些尚存的孤寡奉献一份爱心!”。
他一直在奉献爱心的路上。他捐助社会慈善、公益活动多达300万元;他为孤老、烈士、立功军人在墓地上累计优惠超过200万元;他累计为当地4500多位60岁以上老人送温暖多达200万元。。。。
号声连连,绵绵不绝,在战争年代,吹号者会每天擦拭他的号角,在他斗志昂扬的号声中,战士们冲锋陷阵,无怨无悔。而在和平年代,我们的号角是心中的爱、手中的笔和鱼水的情,这些号声在一遍遍的提醒着我们,请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我仿佛看到那个壮志未酬的吹号者,在那滑溜的铜皮上,映出了死者的血和带着射击前进的人群,而这些光芒和徐渭岳的身影在逐渐重叠着,听啊,那号角好像依然在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