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
汶川大地震过去十年有余,地震废墟已成遗迹,新的城镇涅槃重生。作为一支民间公益队伍,从2009年创立迄今,君爱公益陪伴着受灾孩童成长,从最初的康复指导、经济支持到如今的助学、就业帮助,渐渐走向专业化道路。
创始人朱月旻欣慰地看着不少孩子从小学进入了大学,在她看来,做公益,除了资金上的支持,感情上的关怀和自信心的建立更重要。
数年如一日地坚持
2009年,汶川地震过去一年后,朱月旻趁着休假,决定去四川走一遭,“看看自己能帮得上什么忙,之前只是断断续续看到相关的新闻报道”。都江堰、汶川、映秀、什邡、北川……都有她留下的足迹。
四川绵竹的汉旺镇,距离汶川地震震中直线距离约30公里,灾情十分严重。朱月旻说:“我看到当地建起了大面积的板房区,生活条件很差,好多孩子有康复训练的需求,但是康复器械在车程半小时以上的地方。”回到上海之后,朱月旻立刻捐了一批器械到灾区去,“至少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进行康复训练”。随后,她成立了“君爱特殊青少年康复中心”,以公益组织之名,呼吁更多人帮扶因灾致残、因灾失亲的特困儿童和青少年。
招贤令一出,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呼应。“我们对志愿者的要求比较高,至少能连续1-3个月提供服务的。”朱月旻解释,这个与青少年的成长息息相关。每天课间,志愿者要督促孩子做康复训练,对于获得特困助学的学生,志愿者要定期向捐助人反馈孩子及家庭的情况……这些都需要志愿者与孩子长时间的陪伴,才更助于青少年康复、成长。2009年起,君爱为汉旺一小和汉旺中学近30名伤残学生提供康复训练;2010年起,近200名特困生获得助学金,累计达200多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13年起,君爱组织四川品学兼优的贫困青少年来上海参加夏令营。“孩子们成长的环境很闭塞,看到的父辈们大多以打工为生。尽管长辈希望孩子能靠知识改变命运,但孩子们对未来的描述还是很有限的。我希望他们来上海,体会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要好好学习,他们的未来是有无限可能的。”朱月旻说。
有别于一般的夏令营,朱月旻在内容安排上下足了工夫。有同济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探访,有海洋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场馆学习,还有国学文化、趣味手工课、中共一大会址参观等历史文化的近距离体验,以及和500强企业的员工哥哥姐姐们互动交流。令朱月旻欣慰的是,这几年,有5所学校的60名学生参加完夏令营回川后,不少人成为了学习标兵,还在班级中鼓励其他学生一起进步。
对于一些无法就学,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而言,君爱与五彩基金合作,教这些孩子绘画,让他们在获得一技之长的同时,也对生活充满希望。“目前收集到4个孩子的32幅画作,计划今年9月份在上海办画展,帮助销售画作的周边,像笔记本、包袋、拼图等。朱月旻说:”孩子们凭这份收入或许不足以养活自己,但至少证明他们的劳动能力被认可了,尽管画作很稚嫩,但社会的激励会更鼓舞他们。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有尊严地活着。"
2015年,上海静安君爱公益发展服务中心正式注册成立。朱月旻透露,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寻求合作,“要把事情做长久,必须专业化。”这些年为帮助受灾孩童康复,朱月旻还特地去进修了心理学专业课程,并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