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
2007年1月1日,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浦江块组诞生。自那以后,俱乐部成为由癌症患者组成的非政府自救互助组织,开始走上浦江大舞台。
癌症俱乐部浦江块组是大浦江辖区内从事公益慈善服务事业的社会组织、热心慈善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及社工、志愿者自愿结成的地方性、公益性、非盈利性社会组织。该俱乐部联合多家爱心公益单位服务于社会弱势群体、在开展慈善救助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俱乐部坚定“群体抗癌、超越生命”的宗旨,举办丰富多彩的康复活动,让患者对自己的康复充满信心,传播“集体心理治疗”、“创造新生活”、“自己的健康自己参与管理”等新的治疗理念和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心理治疗、体能训练、康复培训等一系列手段,会员康复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五年生存率超过70%。
俱乐部号召会员:“不要问什么社会能给予我们什么,而要说我还能为社会做些什么。”俱乐部提倡广大会员康复后,重新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展示不屈的生命风采。正如大浦江癌症俱乐部的宗旨一样,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宣传慈善公益理念,传播慈善公益文化,弘扬慈善公益精神,组织慈善公益活动,开展慈善服务,助推慈善服务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
2015年癌症俱乐部下设的上海希爱康复俱乐部志愿者成立,志愿者服务基地在仁济医院南院揭牌。上海希爱康复俱乐部由癌症康复患者自发组织,是一个群众公益性团体。
志愿者服务基地挂牌后,癌症康复患者将走进仁济南院的仁爱之家为患者服务。医院也将结合技术力量以及希爱俱乐部会员们长期以来与癌症抗争的经历,为住院的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通过不定期的讲座、义诊为癌症患者提供咨询。志愿者还将开展各类文艺活动,展示癌症康复者独特的精神面貌。
除了仁济南院外,杜行卫生院、塘湾医院也是癌症康复患者志愿者的结对方。
经过十多年发展,癌症俱乐部活动项目不断优化升级,除传统救助外,还帮助开展丰富病友们业余生活、充实精神层面、提升康复率治疗水平等。王明仙快长认同并且宣扬“让公益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期待未来我们围绕治疗水平和公益宣教一起做更多有意义的工作。
俱乐部积极倡导病友们拥抱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履行社会责任上,我们也期望发挥优势,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重拾健康,收获美好生活。
在浦江镇群文团队中,还有一个特殊群体——癌症康复俱乐部。会员老顾患癌症后,提前退休回到老家浦江镇。一段时间,老顾整日闭门不出,“只想在家等死”。俱乐部得知此事后,几位会员带上水果、自家鸭子下的蛋一起前去探望,帮助老顾树立信心。俱乐部会员互相扶持鼓劲,“不但要战胜病魔,还要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们成立演出团队,编排了扁鼓舞《红色娘子军》、女声表演唱《癌症病人唱心曲》,大家还学习各种传统的沪剧段子,到镇剧场、敬老院、各村居委开展文艺演出。
“唱歌使我变年轻了。”身着亮丽演出服的郭阿姨在台下候场时说,她以前喜欢搓麻将,瘾头很大,自从参加社区合唱队后,麻将瘾就戒掉了,“音乐好像让我回到了青春时代,重拾了年轻时的兴趣爱好”。合唱团每周活动三次,每次辅导和排练要4个小时,她一次都没落下。歌越唱越好,熟人都夸她气质也提升了。如今,郭阿姨的丈夫也在她的感染下加入了合唱队。能不能上“村晚”并不重要,不少村民就是喜欢“泡”在文化团队里。
故事团成员计阿姨一年多前痛失爱子,一夜之间白了头。那段日子,她怎么也不肯走出家门,每天对着儿子的遗像流泪。故事团的伙伴们一有空就到她家陪伴她。两个多月后,在伙伴们的劝说下,计阿姨重新出现在文化活动现场。
在今年的9月5日,闵行区癌症康复俱乐部浦江块的会员们冒着酷暑看望、慰问了鲁汇敬老院的老人们。约好九点为老人们演出,可老人们7点多就迫不及待地等在会场里有序地就坐了。征求他们意见,喜欢看什么样的演出,他们齐声说,爱看老的沪剧唱段。为满足他们的要求,演出队临时调整了演出表,安排了一小时左右的沪剧唱段、折子戏和上海说唱。当《卖红菱》演出结束,老人们的情绪达到了高潮,掌声经久不息,不让演出结束。不得已,主持人张永康又加唱了上海说唱《金玲塔》。王明仙块长也上台加唱了沪剧选段《吃馄饨》。
一位101岁的阿婆,坐在头排看了已经一个多钟头了,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想搀她回房间休息,她说:“我要看完再走,平常干坐吃不消,今朝看戏坐着吃得消的”。
慰问演出后由块长王明仙向敬老院赠送一大早刚刚摘下的新鲜葡萄,老人们开心得合不拢嘴。
今年4月,为确保闵行区癌症俱乐部浦江块组日常活动顺利开展,癌症基金会向浦锦街道慈善工作站申请活动经费6万元,用于不定期探望复发病友等。
慈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慈善服务,为爱前行,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