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
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涵养林中,叶榭镇的“幸福老人村”与村庄内原有的竹林、菜园相映成趣,深受那些无人照顾又不愿离乡老人的青睐。这个位于堰泾村的农村养老院,1600平方米的建筑全由农舍进行适老性改造而成,也开创了一种新颖的养老模式。
“幸福老人村”现入住了42名老人,年纪最大的96岁,年纪最小的80岁,平均年龄87岁。85岁的王会英虽然平日里身体健朗,但长期独居还是让住在松江城区的儿子放心不下,可王会英又不愿离村,家人怎么都劝说不动。去年2月,在“幸福老人村”项目启动后,王会英的家人发现,问题似乎有了解决的办法。王会英搬入“幸福老人村”,开始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入住“幸福老人村”的老人,多是本村或邻近村庄的村民,由于高龄、独居或需要照护而住进“村”里,大多距离自己的家并不远。因此,这里的老人多是邻里或亲朋,彼此相互熟悉,环境没有改变,依然可以侍弄瓜果蔬菜,生活却得到了全方位的照料,从助餐、洗浴到日间活动。
住进“幸福老人村”后,王会英每天早上6时起床,吃完早饭后来到棋牌室看其他老人打牌或是与大家聊聊天。她最期待的是每天下午的跳舞时间,跟着志愿者舞动手脚,让她觉得自己更有活力了。今年初,王会英还作为代表之一,在叶榭镇社区文化中心表演舞蹈。“这里蛮好的,把我照顾得好,我也吃得好。”王阿婆说。
与许多养老机构不同的是,“幸福老人村”还植入一系列公益项目。一项名为“幸福早餐”的助老公益项目,吸引了周边106名老人每天风雨无阻来吃早餐。“幸福老人村”每日开放免费早餐名额,周边75周岁(含)以上的老人都可来享用早餐,而60~75周岁(不含)的老人则可以根据兴趣为“幸福老人村”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通过志愿服务时间兑换早餐,志愿内容包括菜园打理、裹馄饨、包饺子等,老人们在互动和参与中找到“家”的气氛。镇上的老人天天来走动,既提高了生活质量,又增加了社交活动,同时还增强了体质。
今年3月,叶榭镇文明办联合“幸福老人村”和叶榭学校,共同开设了“微孝课堂”。根据年龄从叶榭学校三至七年级中选拔出有意愿的学生加入其中,两名学生结对一名老人。根据安排,“微孝课堂”以5周为一期,每学期举办两期。活动内容丰富,每周各不相同,每周六老少在一起,或是手工制作,或是农耕劳作,或是动手烧饭,或是孩子服务老人就餐,或是学习非遗文化“叶榭软糕”制作等。盛勤斋老人和老伴一同住在“幸福老人村”,老夫妻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与孩子们待在一起,看到孩子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孙女。
此外,“幸福老人村”的陪护类岗位,优先聘用本村或当地的适龄劳动力,入选者将接受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增强养老人才队伍专业性,以缓解农村养老队伍资源紧缺问题,这一举措也为本村劳动力开拓了新的就业渠道。姚巧英是叶榭人,在“幸福老人村”工作快两年了,负责照顾12名老人,其中一半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姚巧英每天的工作就是帮老人倒水、洗脚、盖被子等,晚上不能熟睡,她说:“看到老人能笑一笑,我辛苦点也觉得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