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
“慈善,我要做到100岁。”上海平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君平在《至爱》记者接受采访时表示。
2017年,正好是余君平不间断向社区捐款、捐物的第10年,其捐赠的财务价值折合已超百万元人民币。为了弘扬慈善文化,鼓励全民慈善行为,传播正能量,2017年3月22日,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以下简称“新华街道”)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长宁区分会(以下简称“长宁区分会”)举行了“十年坚持,助力慈善”——余君平慈善捐款仪式。仪式上,余君平向长宁区分会捐款10万元。出席本次仪式的领导有新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陆敏、办事处主任徐海生,长宁区分会常务副会长方慧芳。
慈善就是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2008年,在电视上获悉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后,余君平觉得自己也应该出份力。第二天,他就向长宁区分会捐助了10万元现金,据媒体报道,在2008年5月19日公开的上海市民政局及19个区县民政局接收救灾捐赠的个人名单上,余君平的名字赫然列在第6位。余君平说自己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有那么多人需要帮助,既然自己有能力,那就尽己所能地帮助别人。余君平曾经生活在新华街道,有着浓厚的新华情结。据他说,新华街道在他创业之初曾给予自己帮助,而这些年开公司确实赚到了一点钱,“企业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作为企业家,要常怀感恩之心‘反哺’社会,热心慈善,奉献爱心、心忧天下、勇于担当。我做慈善,那就先从身边的社区帮起来吧”。
于是,在2009年,当宝岛台湾发生大地震时,余君平又带着10万元亲自送到新华街道慈善工作站,指定这笔捐款要帮助台湾同胞渡过难关;2010年,他又到新华街道捐赠了10万元用于救助其他省市旱灾;从2011年到现在,他每年坚持向新华街道捐赠10万元,用于帮助新华街道内需要帮助的人。余君平笑称,这10万元都是自己的零花钱,所以无论企业运行状况如何,都不会影响自己的捐款。
记者好奇:“是什么样的慈善理念支持您在慈善路上走到现在?”余君平的话语也很朴素:“慈善是一种利国利民的行为,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慈善文化基于慈善事业的宗旨,弘扬利他主义价值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慈善事业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余君平告诉记者,他觉得发展慈善事业必须有良好的“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在去过不少城市后,他觉得台湾慈善文化是做得可圈可点的。
余君平的好友,台湾著名企业家、马云的首席策划人苏建诚教授也被邀请来到现场。苏建诚介绍了台湾独有的“发票慈善”文化,“在台湾,购物拿到的发票是可以兑奖的。所以在台湾各大超市、便利店等公众场所,经常会摆放着不同慈善基金会的箱子,上面一般都会写着‘顺手捐发票、救救老残穷’、‘弱势儿少照顾,独居老人供餐’等,鼓励民众捐出尚未兑奖的发票。而这些基金会把收集来的发票定期拿去兑奖,中奖奖金成为其运作的善款。‘小小发票善能无限’,这也体现了‘人人可慈善,处处可慈善’的宗旨”。
苏建诚觉得余君平10年坚持做慈善其实有‘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希望这能将慈善的理念传播得更远,也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在慈善事业中,除了捐钱捐物外,慈善的范围和行为更应该被拓宽,使慈善成为人人可以践行的行动。让慈善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谈起未来的工作计划,余君平表示,想在新华街道成立助老基金,由他出资所有款项,每月资助社区内贫困老人,帮助他们摆脱生活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让更多的老人可以安享晚年。
鉴于在慈善事业上的突出贡献,余君平在2012年获得“上海慈善奖”,2013年获得“长宁区慈善之星”,2014年获“长宁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事(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同时,余君平的爱心行为温暖着受助群众,也带动了更多的人投身慈善事业。新华街道工作人员介绍,不少居民都对余君平的十年的善举交口称赞。新华街道也通过社区报、小区电子屏等对余君平的事迹进行了宣传,对他的善举表示感谢。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十年如一日,无论平时再忙再累,余君平每年都坚持亲自来到新华街道捐款。工作人员说,余君平之所以会如此亲力亲为,是因为他希望亲手将捐款送到慈善组织手中,用于帮助更多的人。
邵逸夫有一句名言:“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慈善家。”这一下子打通了商人们经常困惑的舍与得、取与予的界限。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富而思教,富而思贫。余君平恪守奉献爱心的承诺,把慈善作为一份使命传承下去,一个拥有大爱的企业家必定在事业与慈善的道路上实现双赢。
让我们对这一位用爱心温暖社会的企业家道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