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典故]近代蔡氏家族救济组织

2021年2月22日15:04 来源:上海慈善网

  明清以降,乡绅在处理社会事务中的身影越来越活跃,尤其在清末社会剧烈变动之际,他们在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慈善活动更是这些士绅们频繁使用的一种手段。他们或创办慈善机构,或借助某些平台,广施善行。

  蔡氏家族历史悠久,自宋建炎年间迁居鄞州丰乐乡后,一直在鄞州开枝散叶,实为鄞州一大家族。虽然后世千八一公蔡楷分一族于搬火桥(潘火桥),但是各族之间的来往依旧频繁,并未中断。繁衍至近代,蔡氏家族已然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家族敬宗尊祖,敦亲睦友。不仅勤修族谱,以维持各族之间的纲常与联系,更是设立家族救济机构,对宗族中的贫苦无依、生活困难的族人进行帮扶。除此之外,蔡氏族人对于公益事业,也是乐善不倦,久为称道。近代是一个社会激烈变动的时期,而身处这一时代的蔡氏家族,其慈善活动深受时代的影响,其慈善活动的变迁,甚至可以看成江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缩影。

  蔡氏义庄

  在近代,蔡氏家族先后设立两个义庄,分别为树德堂义庄和存志义庄。其中树德堂义庄设立较早,由蔡筠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创立,存志义庄则由蔡和源于民国七年(1918 年)创办。存志义庄虽然设立较晚,但是其无论是在设置上,还是在运行过程中,都是以树德堂义庄为参照对象。

  在上海经商致富的蔡筠,感慨于家族“有贫者,有贫而鳏寡孤独废疾者,不忍独富而视同祖如路人,”于是效仿北宋名臣范文正公在家族设立义庄。当时蔡筠出巨资在家乡潘火桥购置田产两千一百二十亩,房屋七十一间。其中田产作为义田,租与他人耕作,每岁收租,用以救济族人;房屋位于城镇交通便利的繁华处,租给商户经营,收租用以补充。蔡筠希望通过这些途径,从而使族人“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孕独者有所养,孤寒者有所教。”在人多地少、经济较发达的宁波,二千多亩土地与七十多间市屋显然不是一笔小数字,这在近代宁波诸多义庄都是最多的。毫无疑问,蔡筠为义庄奠定了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

  由于族人众多,经过多年的繁衍发展,蔡氏族人早已散居在鄞县各地,再加之当时交通不便,对于居住地较远的族人来说,往来潘火桥颇为不便,因此树德堂义庄的救助难免会出现力所不逮之处。鉴于此,民国七年(1918 年),族人蔡和源效仿先祖蔡筠,设立存志义庄,以救济离潘火桥较远的芳田畈 300 余族人。他将自己名下价值六万元的房产捐出,以每年的租金作为资金,一半用来购买田产,另一半存入银行,以利息当做存志义庄的运行维护经费。

  树德堂义庄分为三部分:赡给部、教育部和其他慈善事业,其中赡给部负责对族人的日常救济事业,教育部负责对族人适龄儿童的教育,其他慈善事业包括助葬和义田等。

  蔡氏家族设立义庄,来救济族中贫困人员,义庄救济的主要手段就是供给稻谷。除了施予粮食,对于族人有志于学而苦无资力者,义庄还设立教育部,专门负责教育方面的资助。对于族人的教育,蔡氏家族非常重视。在义庄创办伊始,蔡筠就设立星荫义塾,教授族内子弟。进入民国后,蔡琴荪见校舍破败,出资 2000银元,在义塾的基础上扩建成小学。“至 1930 年,学校已有 8 个年级,学生 400余人。”1918 年蔡琴荪又把用于为母祝寿的 400 元创办了宁波第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幼稚园——蔡氏兴荫蒙养园。

  此外,在高等学校领域,义庄也有相关规定:

  一、由中学、师范毕业而入大学预科、高等师范及其他同等学校肄业者,按季津贴谷三百斤。

  二、由大学预科班毕业而升入正科肄业者,按季津贴谷四百斤以上。

  三、由中学师范毕业有志于出洋而为自费生者,每年送旅费洋六十元,……如系有力之家及为官费生者,出洋日送旅费洋六十元,后不再津贴。”除了公费留学者,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义庄的资助贯穿求学族人整个学习生涯,由此让这些贫困族人不会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学业。

  义庄的救济事业并不仅于生者,对于逝者,也同样有救济项目。义庄规定“本族人如家况艰难,身故不能殓者,由本庄给助洋三元。无力营葬者,由本庄给助洋六元。”除了资助钱财以外,对于无地安葬者,义庄还提供义地和义山,用以暂厝和埋葬族人,并且资助其相当费用。

  由此可见义庄的救济,无论是赈济部还是教育部亦或是其他慈善事业,它所针对的都是生活贫苦的族人,而且其帮助手段主要以实物为主,少部分才会采用现金形式。

  旅沪蔡氏同宗会

  宁波素来商业气息浓厚。明清时期受海禁政策的影响,传统海洋贸易受到打击,宁波人的“商业重心也由沿海与海外贸易转向内地,”宁波帮也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有清一代,经营有道的宁波商帮实力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于此同时,外出经商或谋生的宁波人数量也是与日俱增。到近代,“上海开埠以后,因为各种因素的交合作用,逐渐成为全国贸易、金融、工业的中心。”上海商业贸易发展带来的巨大盈利机会及就业机会,对宁波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一大批宁波人“掣子携妻,游申者更难悉数”。据统计,“到清末,在上海的宁波人已达到 40 万人,约占当时上海居民总数的三分之一,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旅沪宁波人已达百万之众。”上海几乎成为宁波人的第二故乡,现在众多上海本地人其父、祖辈也都是当年从宁波迁居过去的。上海这个商业贸易巨埠对于弃读从商的蔡氏族人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鄞东蔡氏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在上海从事商业活动的宁波人之一,“吾宗人以生计所趋而侨居上海者,日增一日,考迩年之统计殆及数百人。”数量庞大的族人涌入上海,从事不同的职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冲击,他们后来的处境与遭遇也迥然有别。1920 年前后,考虑到旅沪族人“因职业之不同,平素不相谋合,致日久情疏,视同路人,”族内有识之士提出成立蔡氏旅沪同宗会的主张,随即得到了族人的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民国十年(1921 年)3 月,蔡氏旅沪同宗会在虹口天潼路正式成立。同宗会以“联络同宗感情,相互扶助,提倡职业教育,促进族人生计”为宗旨。作为宗族机构,同宗会机构较简单,仅设置了执行部和评议部两个部门,其中执行部设会长、总务股、经济股、文牍股、交际股、调查股、宣讲股七个部门。各部门分工明确,负责不同事务。评议部规模较小,设正副议长各一人,议员七人。执行部是同宗会的最高机关,由会长统辖,对外代表本会,对内负责一切会中事务;评议部是同宗会的监督机关,负责审查及改编同宗会章程细则、审查同宗会财产账目并表决预算决算书、监察执行部所执行事件。同宗会还设有会员。会员分为永久会员和永久会董两类。会员入会后,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受会中保护之益,但是如有品行不端、毁坏同宗会名誉者,经查实由评议部确认后,开除出会所享受之权利随即停止。同宗会每年元旦召开大会,讨论上年会务等事宜。职员会召开日期为每届阳历第一星期下午举行,如遇紧急事件,需要经过评议部议决并由会长召集各成员召开临时会议。

  蔡氏旅沪同宗会成立之初,其定位就不仅仅是一个联络感情的组织,更是一个接济贫困旅沪族人的救济组织。除了对族人救济,和义庄一样,教育事业也是同宗会重视的领域。为此还专门设立了储才学会。该学会以教养孤苦儿童、培养有志青年为宗旨,由同宗会委任专人管理助学事宜。

  除了直接给钱财的常规救济手段,同宗会还有一些特殊的救济项目。为了帮助族内想要经营小本生意但缺乏资本的人,同宗会拨出洋三百元作为基金,成立蔡氏旅沪同宗会因利局,“旅沪安分贫苦同宗,无论男女,得向本局每人借洋五元,作为小本经营川资辅助。”借款不会产生任何费用,也不需要支付利息,以五十天为期,每十天还洋一元。借款倘若逾期,由保证人负责清偿。上一次借款还清后,才可继续借款。因利局就如现在的小额贷款一般,为蔡氏族人经营小额营生提供启动资金,进而达到自谋生路的目的。此外,为应对火灾,同宗会还设立了救火组织。

  同宗会虽然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慈善机构,但是它的慈善事业不仅仅局限于族人,对于社会,它也是颇有作为。成立伊始,同宗会就作为一个整体,加入当年华洋急赈游行,为华洋义赈略出绵薄之力。(钟欣摘编)

  摘编文献:稂与健《近代江南地区家族救济事业的转型——以鄞东蔡氏为考察中心》(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