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15:08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吴越 选稿:马芸
图为2020年第十五届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中,参赛队员涉水前行。 新华社 发
如今,马拉松已经成为国内外诸多跑友热衷的赛事。作为动辄几千、上万人同时参加的大型活动,马拉松赛事对举办方对赛前预案、赛中保障和应急救援提出了很高要求。
国外一些城市较早开始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针对气象监测、标识牌设置、补给提供和医疗力量保障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除了赛事举办方提供的保障,国外的资深跑者还强调,应当提升跑者自身的知识、技能储备,以应对紧急突发情况。
如遇赛前天气突变比赛将延期或取消
马拉松是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设立的比赛项目。奥运会后,马拉松赛在世界各地广泛举行,美国从1897年起举行波士顿马拉松赛,德国柏林从1974年起举办马拉松赛,英国伦敦马拉松赛诞生于1981年。近年来,我国城市马拉松运动逐渐兴起,吸引了国内外诸多跑友参加。
作为一项长跑运动,马拉松全程距离为42.195公里,非一般跑步者能够完成,半程马拉松也有21.0975公里,相当于从人民广场到虹桥火车站的距离。距离长,加上参加的人数多,往往是数万人同时开跑,使得城市马拉松比赛的应急救援保障工作格外重要。
跑步爱好者黄先生常年在海外工作,曾多次参加国外的城市马拉松比赛,其中不乏柏林、巴黎、东京等数万人参加的大型马拉松比赛。他表示,国外许多城市办赛经验丰富,对参赛选手的安全保障和补给保障十分重视,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一般来说,受到国际认可的大型马拉松赛事在举办前,一定会对比赛当日的气温和湿度进行监控。国际运动品牌亚瑟士在一份给跑步爱好者的介绍中这样写道:在高温下奔跑,人的耗氧量、肝糖量的消耗以及心率都会上升,乳酸也会产生得更快一些,能量消耗更大。因此,人体皮肤需要处理的散热压力更大。而当排汗排热的效率变快后,人就更容易体渴,造成中暑或者热衰竭的不良反应。
亚瑟士建议,出于安全考虑,马拉松比赛最适宜的跑步环境是气温在5摄氏度到10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0%到60%左右。微风的天气或者阴天,对于大多数跑者而言是相对舒适的。
天有不测风云。如果赛前天气突变,预报显示将出现极端天气情况,举办方会酌情提前开始比赛,或者将比赛延期甚至取消。赛事组织者会通过邮件或者在官网上更新消息,来告知参赛者比赛取消。
2015年3月,美国洛杉矶马拉松比赛遭遇高温天气,尽管赛事举办方为了尽量减小高温对参赛者的影响,及时调整了比赛开始的时间,但高温还是让部分参赛者出现了身体不适。有36名参赛者因身体不适被送医治疗,其中一名61岁的男子在比赛末程心脏病发作。
沿途设置饮水补给站医护人员穿轮滑同行
长距离跑步,如果没有清晰的标识牌,参赛者很可能会跑错路,既影响成绩,又造成安全隐患。为了有效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许多国际马拉松赛事对标识牌的设置进行了细致的规定。
比如,在赛道上必须每公里设置1块公里牌,在折返、拐弯、分道路段设标识牌;终点前100米处,须设置终点标识牌和运动员分流标识牌;标识牌要足够清晰、显眼,数量要充足,高度要便于观看和识别,牌子要足够牢固且不得妨碍跑步路线。
长跑过程中,参赛者要有补给。举办方通常会在赛道沿途大约每5公里处,设置1个饮水/用水站并确保水的充足供应。超过25公里的项目,还要设置饮料站提供能量补给品;如气温较高或有较高的风险,会酌情增加喷淋设施、冰块、冰水为跑者降温。
对于突发身体状况的参赛者,完备的赛事医疗保障方案才可能在黄金救援时间内帮助他们转危为安。黄先生回忆,在国外参加比赛时,部分举办方会安排穿轮滑的医疗救护人员和参赛者一起前进,方便第一时间进行救护。在比赛现场,尤其是终点附近,一定会看到足够数量的救护车停在那里待命。
一般来说,赛事举办方在设定赛事方案时,会制定出详细的医疗方案,如急救、健康护理、救护车、各医疗站位置以及所能提供的医疗服务,还有最重要的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举办方会挑选比赛线路沿线的医院作为组委会官方医院,并标明医疗地点,为选手开通绿色急救通道。
为降低跑者突发身体状况的风险,国外许多马拉松赛事会对参赛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审查。黄先生表示,法国马拉松赛事的主办方一定会要求参赛者出具有医生签字的体检证明,这份证明的有效期是从医生签字之日起一年内。其他国家的比赛虽然不全要求体检证明,但也会在参赛者报名时以及在路线沿途提醒人们量力而行。此外,还会对一些可能影响跑者完成比赛的疾病做出提醒。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举办方还会要求参赛者在领取的号码牌背后写下个人健康信息,如血型、药物过敏史、紧急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这个举措是为了在突发状况时第一时间根据其个人的情况进行施救,并立刻联系上家人。
有业内人士提出,比赛日的设置、赛道管制等工作都是为马拉松赛事能够安全进行,而医疗保障则是为马拉松赛事兜底。
跑者缺乏户外知识“这些情况让人心碎”
除了赛事举办方所提供的保障,许多资深跑者提出,跑友应当具备足够的安全自救常识和相关技能,以应对突发情况。尤其是在天气和环境条件更为多变的野外,获得救援的时间更久、难度更大,充分的赛前准备和技能储备或许可以拯救自己和他人的性命。
格雷琴·布拉格曼是美国的一名资深越野跑爱好者。她长期从事户外运动教练工作,接触了许多参加户外运动的人。令她吃惊的是,许多越野跑者尤其是超级马拉松跑者,并没有拥有如同户外达人一样丰富的户外知识。
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一些越野跑的团体之间有着知识水平的差距,那些缺乏户外活动经历的跑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大多热衷于研究地图,而抛弃在野外应该携带的卫生纸、能量胶以及食物。在雪暴即将来临之际,却只穿着很少的衣物出发进行长距离训练。这些情况让人感到心碎。”
后来,格雷琴·布拉格曼从路线选择、导航识路、条件检查、必备物品等方面总结了一些她认为“至关重要”的经验,与广大网友分享。她提出,越野跑者不仅仅要提高自己的技巧,更要确保自己能安全、顺利地从事户外运动。这些经验之谈对个人越野跑者和越野跑比赛的参赛者来说都有所启发。
野外的路线情况复杂,稍不留意就可能陷入险境。格雷琴·布拉格曼提出,跑者在初次踏足一条新线路前一定要掌握足够的信息,可以向在这条线路上训练的跑者了解未标记的线路、饮水补给点、穿越河流的潜在危险点以及大概要在这条线路上花费多少时间等信息。准备时,最好能多问一些问题,并认真收集答案。如越野跑过程中的天气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将要穿过的河流的流速有多快、山上是否还有积雪等。
开跑后,地图、GPS和指南针都是非常重要的识途工具。即便是团队一起进行越野跑,任何一位跑者都不能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可以依赖其他人带着自己穿越荒野之路。如果自己不慎迷路,将无法依赖任何人,只能靠自己的技能来辨别方向、走出困境。
比赛中,若是遇到极端天气或者同行中有人受伤,就要考虑回撤。每一位越野跑者都要在开跑前了解回撤路线和就近下撤点的位置和大致距离。格雷琴·布拉格曼指出,如果选择的线路途中没有任何下撤点,那么在做风险评估的时候必须把它作为重点考虑因素。
格雷琴·布拉格曼还分享了必备物品清单。为了安全,作为资深越野跑者的她并不介意多负重一些。她认为出发时应该穿些什么、该在背包里放些什么备用服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天气。但在穿着适应天气的衣物之外,她还会戴一顶帽子和一副太阳眼镜。然而,如果一整天都要置身于山间或者其他天气严酷的地方,她认为必须要防范风险,携带至少一层额外的衣服,即便当时天气预报的结果非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