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2日16:17 来源:上海慈善网 作者:张秋红
1929年3月,钮永建巡视上海县,一路邀亲告友,告知将要在农历二月初八在家乡俞塘举办“六十大寿”。钮永建,这位国民党著名元老一向低调,为何这次他如此张扬?直到寿宴当天,人们才得知钮老的良苦用心。寿宴上,钮永建宣布将其宅基地6亩,房屋2间,捐出集资创办俞塘民众教育馆。同时借寿宴之机,他动员在场的人共同出资,为培养一代新人,改变家乡面貌而共同努力。同年11月,钮永建又筹办“双亲百年冥寿”,将全部奠敬转入民众教育馆充作经费。在他的努力下,私立俞塘民众教育馆终于在1930年5月份正式开放,此举轰动一时,成为全中国当时私人捐资创办民众教育的开端。
钮永建特聘吴稚晖、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等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组成董事会,由俞庆棠担任董事长,并亲自制定了《俞塘民众教育馆计划大纲》。《大纲》明确了“增进农村生活”、“完成地方自治”,“促进世界大同”的远大目标。俞塘民众教育馆创新了俞塘乡村的生活。俞塘、马桥、青登等五个地方设立了“没有门槛“的民众夜校,让更多贫苦子弟入学。在夜校中,当地歌谣作为识字文化教材,使学习贴近乡村生活。同时,民众教育馆在俞塘办了“民众茶园”供老人喝茶聊天和青年人娱乐;在秋天举办庙会式的大型园游活动“菊花大会”成为当地风俗;在元旦组织的民众同乐大会展示了各种民俗文化;另外还有强身健体的武术团、宣传农村妇幼卫生知识的家事研究会等等,并有相关杂志《俞塘》作为宣传报道和调查研究。
1928年,钮永建又私人斥资创设了强恕园艺学校,专门培养园艺人才,有数十亩实习农田,学制3年,除园艺科目外,也学习公民、国文、数理化等基本科目。学校则只有一幢幢茅草屋,学生和教师一起住在里面,粗茶淡饭,艰苦学习。在农业经济方面,钮永建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1930年,在俞塘村成立农产运销兼营购买利用信用保证合作社,业务分运销、利用、购买、信用4个部门,以实现调剂农村金融,平衡生产消费。
1933年,俞塘民众教育馆升格为公立,兼负周边11个县的民众教育辅导工作,辐射沪郊各县,并开始推行小先生制。后抗日战火逼近,他又在俞塘办起了永孚染织工学厂,为村民找到了新的生计。战后,俞塘民众教育馆获得了艰难的恢复,钮永建谦辞考试院副院长之职,毅然投身于民众教育,他特请假三个月,坚持在俞塘进行扫盲工作。1948年11月,民众学校得以开学,当时妇女班人数达136人,少年班66人,成年班38人。而年近80岁的钮永建毅然土布长衫,奔走在家乡的小道上,他甚至不顾年迈,自带粽子步行巡视访察贺家宅、沈家村、紫藤等地的识字班学习情况,实地督导。
1949年,钮永建正式告老还乡,其学生李宗仁任代总统。后退守广州的李宗仁以考试院急事邀钮永建待议,钮永建匆匆回俞塘告别后坐上飞机,却被带到了台湾,一别后终生再也没有回故乡。
事实上,钮永建所积极投身的并非简单的教育事业,其中寄托着他推进乡村建设,创造新文化,再造农村和谐的乡村建设理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批中国知识分子接受了新式教育,怀着经世济民的理想,开始把目光投向普通民众。著名的如陶行知推行“生活教育”(创建山海工学团)、黄炎培主张“职业教育”(江苏昆山实验)、晏阳初倡导“平民教育”(河北定县实验)、梁漱溟实行“乡村建设”(山东邹平实验)等等。钮永建通过民众教育馆改良乡村建设的壮举也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张乃清《钮永建与俞塘民众教育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