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7日13:03 来源:上海慈善网 作者:张秋红
明清两朝,江南经济发达,苏州绅商和文士云集,一时成为江南著名的繁华富贵之乡。“苏州为江南一大都会,而长洲、元和、吴县为附郭首邑,尤人文之渊薮,历数本朝二百余年,若名卿相,若贤督抚,若遁吏,若儒林,出于长元吴三学者,概不知几凡。”但是世事多变,名门望族家道中落,门衰祚薄,儿孙离散而不能自立者有之,逃荒行乞、饥肠辘辘者有之,服毒自缢、卖妻鬻女者亦有之。民国时期,苏州经济萎靡,民生日艰,上述情况有加重之势,为数众多的慈善团体在苏州日渐兴起。而1921年由苏州部分士绅发起的隐贫会自有其独特之处。
隐贫会,顾名思义,救济的是那些原本具有中等生活水平,后遭变故,向他人借贷又羞于启齿之人。这些人正是破落的“长衫阶级”,他们手无缚鸡之力,急需赈济但苦于无门。而隐贫会,作为慈善机构,为了顾全被救济人的体面与自尊,尽力为其被接济人隐情保密,因此而得名。隐贫会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将失业民众纳入了慈善事业救济,把救济的目光从传统的鳏寡孤独者身上转到社会问题上。这与隐贫会的灵魂人物不无关系。隐贫会由16位苏州的士绅发起,以曹崧乔、曹惕寅兄弟为核心。曹崧乔早年随张德彝、许珏出使西欧诸国,英国老儒会、绣花会、童艺院的救济对其有深刻影响。
隐贫会经费都是由地方绅商捐助,并无其他地方公共机关的拨助,主要来自地方人士的月捐和特捐两项。每个月月捐的人可以成为隐贫会会员,其中一些会员以商号或家族名义入会,每个月捐一元或数元。特捐就是一次捐助若干数额,若在百元以上者,就成为隐贫会的赞助员。月捐的收入全部发给隐贫户,其中中老年人每人每月1元,4岁至15岁每人每月0.5元。而特捐收入则全部作为基本金,存入钱庄或贷给商人生息,其利息用作隐贫子弟的教育费用。在隐贫会所有会员中,曹氏家族至少有7人,且有不少曹家的亲友。曹家是当年苏州钱业中最大的存户,却从不投资兴办实业,一心一意投身慈善救济。曹嵩乔本人还常常把自己书写的扇联、碑铭、寿文售得的酬金用来资助隐贫户。
隐贫会对救济者有一定的严格要求。只有品行端正、不染嗜好的士商,因不得已而失业,经隐贫会调查员核实情况后,才能成为隐贫会领户,方可按月领取钱款。隐贫会比较人性化的是,如果领户是老弱病残,隐贫会就会提前派人送款上门。除了月钱,每年夏季隐贫会就会向领户馈送卧龙丹、蟾酥丸、济众水等应时药品;每到寒冬便向领户以一定保证金出借棉衣裤。如果领户中有无力棺殓的情况,隐贫会还会预支该户半年贴款以帮助应急。
除日常的接济之外,隐贫会还会劝导领户速谋职业、勤俭自立,又千方百计帮其摆脱困境,如提供低息贷款,培植老弱病残者子弟等。隐贫会专设贷款,主要是帮助那些缺乏资金难以维持经营的中等行业商人。对此,隐贫会也有一定要求,即贷款商人必须诚实可靠,勤劳节俭,没有嗜好及劣迹。隐贫会还为青年妇女领户设立了女子缝纫传习所,教其手工技艺,使之自食其力;为病弱寒士设立写经部,寒士不仅可以用缮写佛经之资度日,还同时宣扬了佛教慈善思想。除以上善举之外,隐贫会还举办免利借本、平粜、放生、筹款赈灾,甚至迎祀神等等慈善活动。
1937年苏州沦陷,曹崧乔与家人转赴上海避难,隐贫会被迫停办。在曹崧乔的努力下,隐贫会延续了17年之久,其成效显著,颂誉交加。隐贫会注重从根本上帮助救济者改变困境,对维护风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隐贫会所要解决的问题乃是政治制度的变更与文化制度的衰败所带来的经济与道德的危机,因而,隐贫会也只能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