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中国慈善传统] 明代李五

2011年2月28日13:32 来源:上海慈善网 作者:张秋红

  题记: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 ——《钱本草》

  在闽南甚至一些东南亚地区,人们常常赞誉有钱人“富得像李五一样”。明英宗曾钦赐李五“乐善好施”的金匾。李五何许人也?他就是至今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明代晋江凤池富商、大慈善家——李五。

  富不过李五

  南糖北运 明宣德年间,李五出生于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泉州晋江,从小随兄经商。李五为人精明能干,商业经营方面天赋甚高。乡邻种甘蔗榨糖,他就大购仓舍,在榨季收购蔗糖外运售卖。在一次糖仓倒塌事故中,他偶然发现了一种赤砂糖,比原先生产的糖更清甜、美味。于是李五抓住赤砂糖的商机,改进加工技艺后的赤砂糖广销全国,因为产自李五的家乡凤池,因而被誉为“凤池糖”。

  广开商路 凤池糖名噪一时,为李五家业奠定了基础,但他并不局限于此,他兼营龙眼、荔枝等各种闽南特产。其商船从村西的桅头尾古渡头装船,过吟啸桥,出溜石六陡门,入晋江,往来于江、浙、京、津甚至海外各地。返航的商船将丝绸、棉纱及京货等原料南运,经家乡妇女纺纱后织成的丝绸和棉布再次转销海内外,在此过程中获利日厚。

  李五辛苦经营几十年,终于富甲闽南。民间传说李五家中尽用金盆、金碗、金筷,家门前的凤池中藏有金水牛、金田螺等,村口的狮山还是李五晒白银的专用地。随传说不可尽信,但足见李五当时的富裕程度。

  善不过李五

  虽已富甲泉郡,但李五入不妨己、取与合宜,而且博施济众,深受百姓爱戴,他“为人性纯而姿丰,言温而气和,韬光不仕,好义乐施……”

  增修洛阳桥,重修六里陂 洛阳桥由北宋郡守蔡襄始建,北通江浙,南接漳广,是南北往来要道。南宋以来,因桥南没有增高,每次遇到秋潮暴起,往还之客只能乘船过渡,十分危险。明宣德六年,新到任的泉州郡守冯祯想要重修此桥,但苦于工程耗费巨资而未动工。李五得知此事后的慨然支持道:“某志固在是,而未果行。今值守命,奚以辞!”李五慷慨割其财,鸠民力,费金万计,用了三年多终于工程告竣,从此百姓南北往来无忧。另外,他重修六里陂,挖沟,筑陂,修堰,建陡门,历时一年多建成了迂回曲折的长达40余里的当时晋江最大的水利工程,使晋东平原免除了旱涝之患。

  慷慨解囊,舍糖救民 明正统九年,浙江宁波鄞县瘟疫蔓延。李五正好在此经商卖糖,听说赤砂糖可以医治瘟疫后,他当即开仓舍糖。但是讨糖者一天比一天多,他一人无法应付,于是找了一口水量多交通又便捷的水井,每天将倒糖倒于井中,百姓便可自行汲取。不久鄞县百姓就拜托了瘟疫的威胁。百姓感激李五的恩德义举,从此称此井为“李五恩公井”,这口井至今尚存。

  反哺于世,普惠于民 李五的善行枚不胜举:他献巨资,扩建的福海堂是现今晋江惟一仿效佛教石窟文化的寺庙;他慷慨解囊,铺筑家乡的石板、修吟啸桥、桥亭桥,益泽万民;他重视教育,创办桂岩书院,村中学子得以就学,其子孙十二世文武科第蝉联;他开仓赈灾,使鄞县百姓免受灾饥,民众塑像建祠以祀之;他为建泉州东狱庙捐米,屡次在东狱赈饥,百姓欢声盈野……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 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