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救灾思想

2010年8月27日14:58 来源:牡丹江慈善网 选稿:李玥

  《周易》有云:“水火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在中国古代的救灾思想中,“防范胜于救灾”这句至理名言被很好贯彻在积极的预防思想之中。中国古代救灾思想中的积极预防思想主要有重农贵粟思想、仓储备荒思想、兴修水利思想等。

  重农贵粟体现的是一种农本主义的思想,在古代中国,历朝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农业收成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民众乃至国家的贫富。西汉时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重视农业,使农业能有好的收成,就能保证粮食的储存和国家的财力,也就能够保证在灾荒来临时解决灾民的温饱生活需求。

  仓储备荒思想对古代救灾备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孔子说:“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食,九年耕必有三年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一席话,很生动地阐明了仓储在救荒中的重要作用。从周朝以下,历朝历代,都非常注重仓储备荒。《周礼》中就记载:“遗人掌帮之委积,以待施惠。”到了汉代就有了“常平仓”,谷贱时加价收谷,谷贵时低价出仓。使谷价“常持其平”。隋唐之后的“义仓”、“社仓”,宋时的“惠民仓”等等,都是仓储备荒思想的体现。可以说,中国的历史上拥有一套非常完备和完善的粮食储备制度。仓储备荒的实施,为有效开展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

  兴修水利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积极救灾思想中最被重视的一种,中国古代最常见的灾害就是水灾和旱灾。水多则涝,水少则旱,而兴修水利则可以在涝时排水、旱时供水。中国古代都非常重视水利的兴修,到了明清两代,更是将治水的成败提高到统治者自身生存的命脉上来。明武宗正德年间,设总督河道御史,后又加提督军务衔。清代设江南河道总督一人,驻清江浦;山东、河南河道总督一人,驻济宁。前者简称为南河,后者简称为东河。另有直隶河道总督,简称北河,由直隶总督兼任。河道总督掌治河渠,固堤浚流,相当于封疆大吏,简称河督、河台。中国古代有许多浩大的治水行动,在兴修水利方面留下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防灾减灾作出了重要贡献。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等,历经数千年之久还在为民众继续造福。

  此外,说到古代的救灾思想,就不能不提及宋人董渭和他的《救荒全法》。《救荒全法》是一部有关荒政的代表作。它根据统治者在救荒中的地位和职能,分成五个层次:皇帝、宰执、监司、太守、牧令,分别为他们提出了政治的、政策的和技术的施政指南。地位越高、政治责任越重的,就越要致力于全局性的根本性的方面。如“人主当行六条”包括:恐惧修省,减膳撤乐,降诏求贤,遣使发廪,省奏章而从诤谏,散积藏以厚黎元。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 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