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2日13:41 来源:上海慈善网 作者:张秋红
近代以来,宁波商业繁荣,宁波商帮崛起,人口迅速增加,进出宁波的人口、货物也十分频繁。人口的流动与积聚使疾病的发生率也大大提高。但是传统的医疗机构却日渐式微,如宋代建立的安济坊,明初建成的惠民药局等医疗机构到了近代大多已经废弛。正如学者余新忠所言:与宋元时代相比,明清特别是清代在医疗政策上表现出明显的退缩,基本上缺乏相关的制度性建设。
在此背景下,宁波本地近代意义上的医疗机构开始创办。1910年,宁波本邑人士陈谦夫等在慈城发起创办慈溪保黎(保我黎民之意)医院。“清宣统二年(1910)二月,院成立,开诊匝月,声誉大起,求治者踵错于庭,日必百十人”。民国以后,鄞县、奉化、镇海等地纷纷办起一批西式医院,特别是一批慈善医院的创办,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特别是贫困群体的医疗卫生条件。其中保黎医院、鄞奉公益医院、镇海同义医院及公善医院是20世纪上半叶宁波一地颇著声望的慈善医院。
近代宁波慈善医院大部分开办费、日常经费均取自民间。创办最早的慈溪保黎医院,创办之初邑人即“纷起为援。于是建院舍,购器械,年有布展,不遗余力,十年间,成就卓著,为吾浙私立医院冠冕”。钱业巨子秦润卿为该医院捐资8000元,兴建院舍。他还长期担任医院董事,为医院日常经费的筹措“力任艰巨”。鄞奉交界的方桥鄞奉公益医院创办于1917年。其章程云:“本医院由鄞奉二邑人民所公共设立,以疗治地方人民之疾病,故定名日鄞奉公益医院”。该院日常经费收入有四种,即地方公款、个人及团体捐款、医院收入、息金。镇海同义医院则完全是一所民办医院。1917年,旅沪镇海商人叶雨庵、包雨塘、庄云章、叶子衡鉴于“鄞有公立,慈有保黎,本邑城中亦有公善医院,而乡镇仍付厥如”,倡议建同义医院于庄市横河堰,并于1919年5月开诊。据统计,从1917年到1938年,该院共募集捐款38万余元,其中1925年起长期担任干事长的镇海旅沪商人董杏生为该院发展呕心沥血,厥功至伟。他个人劝募和捐款达20余万元。1929年浙江省新政视察员李炳垣在考察镇海公共卫生情况时对同义医院赞不绝口:“我国所办医院求之浙省各县中,当无出其右者。”
宁波慈善医院为贫病者提供了大量优惠甚至免费医疗服务。鄞奉公益医院称“本院宗旨为谋公众之康健,并予贫病者相当救济之利益。”该院不仅住院收费及门诊药资较各都会医院特廉,而且自1919年7月份起,每逢四、八日,只取号金,不取药资。医院还兼施种痘、防疫事宜。1919年第一期种痘,受种者230余人。及该年秋初,远近各处时疫流行,院长撰成时疫预防法意见书,印送各村并制成时疫药水,分赠地方各法团。镇海同义医院与鄞奉公益医院一样,历年药支收入大大低于同年药品购买费用,1937年相差高达近五倍。而巨额药费亏欠则均由捐募解决,如1926年,该医院原号金、药资、出诊、手术、注射、住院等七项收入仅得洋3978元,特捐、常捐、利息、租谷四项收入共得洋16449元,而支出之款修理、置产、花圃、家具、银水五项共用洋6745元,又医科开支药品、薪水、膳金、杂项四项共用洋13279元,收付两抵结余403元。
虽然宁波慈善医院收费低廉或免费,但其设施、医疗水平却丝毫不逊色。如保黎医院早在1915年时即以1万银元建起手术室。1919年又以4369银元购置美国x线机,成为当时省内国人自办最早,设备和技术均好的一所西式医院。1920年,保黎医院创办十周年,宁波《时事公报》报道,至1920年底,来该院“就诊病愈之人统计二十余万之多。”时为会稽道尹的黄涵之前往考察,认为该院“器械精良,设置具备,成绩灿然,呈请奖励。”
为取信于民,这些慈善医院成立之后,每年发布报告册,内容为章程、职员名录、本年度活动与收支情况等会计信息,后者内容相当详实。近代商人不仅对宁波慈善医院提供了最大的经济支持,而且将近代企业制度引入慈善机构,建立起明确经营责任的董事制度和平等的契约原则,这有利于慈善机构的长期发展。
近代宁波慈善医院组织和管理中的这些创举在现在看来仍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孙善根、史存敏《近代慈善医院的创办及其运作——以20世纪初浙江宁波一地为例》,《民国档案》,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