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世臣的荒政思想和实践

2016年4月4日11:16 来源:上海慈善网 作者:张秋红

  嘉庆11 年(1806),江苏18州县发生大水灾。是年六月,洪泽湖泛涨。灾民奔向扬州城觅食。面对流民潮,政府并没有当即予以救济,而是下令关闭城门,而且一些官员率兵驱逐已经涌入城内的灾民,导致灾民老幼逃奔,惨不忍睹。包世臣见事态严重,迅即致书扬州知府伊秉绶,劝其尽快设法救灾。在伊秉绶的带动下,扬州盐政界的官员积极配合散发钱粮、安置灾民,救灾工作非常顺利。嘉庆19 年(1814) 六月,包世臣在江宁,鉴于旱情严重,提醒秦承业应注意早做救荒准备,但并未引起重视。到7月末、8月初,秦承业得知有灾民打算抢劫富室,慌忙向包世臣询问对策。包世臣提出了荒政条画,条分缕析,颇为详切。两江总督百龄得知该条画,随之集中部分富室举办捐赈,但不久就搁置下来。包世臣连忙修书,并亲自赶到总督衙门面呈百龄。百龄才重新集结富室劝捐。次年,方维甸担心江宁一带灾民为乱,问计于包世臣,包世臣提议兴办以工代赈之事。

  包世臣(1775~1855年)原籍安徽泾县,于乾隆47 至57年( 1782 -1792) 随父在江宁(今南京) 读书,嘉庆11 年( 1806) 迁寓扬州,道光14年(1834) 移居江宁。包世臣在清王朝国力渐弱、荒政渐衰的时代背景下,高度关心民间疾苦,利用自己长期游幕东南的特殊身份,积极出谋划策,也曾热心投身于救荒活动。包世臣是荒政专家,也是当时注重经世致用的杰出思想家之一。

  包世臣在长期的思考和实践中,创作了约有4500字的专论——《为秦易堂侍读条画白门荒政》。其中共计5目、21条,涉及政法、社工、经济、技术诸领域,是一篇精心高效,细密周致的荒政专论。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主张缓刑,加强治安,严惩粥赈舞弊,注重用人。为了营造灾荒时期宽松的社会气氛,包世臣主张提请当政者对凶年触犯刑律的人员给予优缓政策。鉴于粥厂中常有舞弊行为,如有的办赈人员图窃米粮,包世臣对此深恶痛绝,他提议以大法处之。包世臣对用人之道有独特见解,他认为,清查户口、确定贫富等次等荒政基础工作不宜委之于衙门人员及其差役,而应选派热心公益、不避嫌怨的庠生办理。因为庠生的办事效率、公正程度通常要高于衙门人员。包世臣认识到,庠生未受官衙习气熏染,其人际关系和思想意识较为单纯,且他们在工作中希望得到表现的机会,不会轻易拿自己的前途去开玩笑。注意到赈灾中的这些细节对提高赈灾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其二,调节贫富对立。包世臣认为,灾荒发生后应派员访定最富之户,优加礼数,驭以权术,使其带头捐赈。然后昭示公允,让富户各自量力而输,积少成多。灾荒时,人心易乱,俗语有“一家饱暖千家怨”之说,穷民怨愤往往对准富户。官府劝勉富户义捐以济贫,贫富双方才可长久相安。

  其三,讲究救荒物质的掌握、采买,精打细算。包世臣认为,灾歉年岁,先查知囤粮多少,才能制定有效的对策,临事不乱。米市存粮,居民囤粮,皆可访知大概。赈灾需粮官方应有成算。若官囤较丰,可厉行平价;如存粮不多,则官方不可定价,以免粮商裹足,灾区受困。采买救灾物质须分头进行。限定在一处采买容易引起粮价飞涨,如果不得已而贵买会连累销售之地的百姓;如果分头采买的话,先后陆续回转,反倒容易接济。

  其四,精心考虑粥赈、平粜的程序,总结麦米加工方法。施粥的时候包世臣提出了六条富有实践性和高效性的建议,如分区设厂、先期试煮试分、按照计划等等。麦米加工技术中将大小麦磨米煮粥,比磨面作食要节约得多。鉴于麦米制作技术少有人知,包世臣做了详细介绍:(1)先将大麦晒干,略拌以水,一斗大麦约拌水一升;(2)用碓舂出麦糠,并予以筛除;(3)将麦米晒干,用磨适当推压,使之破碎即可……这种麦米加工技术帮助更多的人熬过饥荒岁月。

  虽然荒政头绪纷纭,繁杂琐碎,但包世臣对荒政事宜的筹划相当完备,每条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统筹兼顾、诸政并举的系统精神。就像龚自珍、魏源等进步思想家一样,包世臣勇于揭露社会弊端,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包世臣对社会低层的情况十分熟悉,因此在救荒之策方面表现出高度的专业性。民国年间,国学大师胡朴安称包世臣为“天下之人”、“万世之人”。

  摘编文献:

  1、周邦君《包世臣的荒政思想:衰世中的民生关怀》,《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月。

  2、周邦君《包世臣在江苏的救荒活动及其思想》,《古今农业》,2011年9月。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 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