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6日15:35 来源:上海慈善网 作者:张秋红
宋代尤其南宋时期书院甚盛,除著名的“四大书院”以外,各地城乡书院相当普及。南宋东阳人蒋沐创建的横城义塾,是宋末浙南地区甚具影响的民办书院。理学家方逢辰参与制订的《义垫纲纪》较为系统地规定了横城义塾的办学主旨、学生入学资格、教学内容与方法、义塾管理等。
蒋沐,字泽甫,南宋末婺州东阳县人。据载,蒋沐为人“倜傥尚义”,“特达多材智,推先志立义塾”,于其所居之西建“义塾一区”,“延师以训四方来学之士”,称“横城义塾”。宋廷将州县官办书院纳入地方官学系统,于是民办书院便往往取名为“义塾”或 “塾”。
与民间所办书院一般多为教育本族或本乡里子弟者不同,蒋沐所创的横城义塾“延师以训四方来学之士”,所以规模较大,建有“讲堂、寝室、斋庐、直舍及庖廪之属,为屋以间计者总若干”,并以万亩田租收入作为办学经费。为提高教学质量,蒋沐建义塾之初即延请南宋末年著名学者方逢辰执掌讲学事务,使求学之士“担簦负笈者不远数百里而来”。方逢辰之后执教义塾者多为乡贤,如“乡先达见山乔公、霁月陈公、存斋吕公”,又继之者有四明东洲吴公等等。
咸淳六年(1270),权相贾似道党羽秘书丞孙德之为蒋沐同乡,因忌妒蒋沐“得士誉,谮于贾;复使人怵以祸福,俾献其所蓄珍玩之物。弗为动,则中以飞语,坐徙庐陵(今江西吉安)”。德祐二年(1276),贾似道以“误国获罪去”,蒋沐“乃得自便”。元至元十五年(1278),元江右行省长官因人举荐,自庐陵招见蒋沐,“知为奇士,力加甄拔”,授任进义副尉、南康路建昌县主簿。此时蒋沐已年过六十,不久就称病辞归故里,于祖居三里处的南溪上建屋居处,又“又迁义塾故宇之仅完者于溪东,更号“城南精舍”,谋复合子侄及里之俊秀群居而肄习焉。精舍刚刚建成,蒋沐卒。蒋沐季子吉相,“慨然以材自奋”。蒋吉相卒,“精舍亦废矣”。元末至正年间,蒋四世孙蒋大同重修义塾,“学者益众焉”。
方逢辰字君锡,淳安(今属浙江)人,学者号为蛟峰先生,原名梦魁,淳桔九年(1249)举进士第一,宋理宗特为改名。方逢辰之学“以格物为穷理之本,以笃行为修己之实”,为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方逢辰于景定元年应徐庚金之招在婺州金华讲学时,蒋沐“创义塾”,托人来请方逢辰。次年春,方逢辰“扁舟泛雪”而至横城教学,“从学者数百人。”方逢辰参与修订了横城义塾的《义塾纲纪》。他声明该《纲纪》“取考亭(朱熹)《白鹿洞规》表之于堂上,损益兰田吕氏约于乡者(即吕大钧《吕氏乡约》)列之于堂下”,成为义塾生徒首先必须遵守的规约。
《义塾纲纪》详尽规定了横城义塾的教学、作息内容以及奖惩措施等等。
一、 横城义塾教员和职工的管理
横城义塾规模较大,人数较多,其教职员的设置大体模仿州县学官,分工甚细。横城义塾有学长、学谕、直学、司纠、司宾,由塾主聘请学者或乡贡进士、国子进士等担任。义塾还有司计、司日、司膳、斋长,司计以下学职由学生轮流值日。此外,义塾还设工役多人,有学司、厅子、书司、斋仆、轿番、门子、堂厨、厨子、直厅、公厨厨子、火头、园子、市买等。
二、横城义塾的学子
义塾接受四方学子,“凡入塾者,不限其来,始人为陪供生,考其德业而升行供生。”所谓“行供生”是由义塾日供钱米的学生,而需自备日需钱米者则称“陪供生”。义塾提供的食宿津贴与诸生的考课成绩相挂钩,以激励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官办书院和官学中学习优劣无甚奖惩的弊病。
三、横城义塾的日常教学
义塾每月中举行一次会讲,“望日点请职事一人讲书”。学生每日上午、下午和晚上三次升讲堂,“每日昧爽闻鼓而起,升堂会揖毕,长、谕就诸生中签三人以隔日所读书,其对本各随所见详解说大义一遍。其通否则正之。”教师早中晚三次抽查三名学生一天所读之书,让其根据自己的见解讲说经文大义,其他学生旁听,有疑义即提问,讲说有讹误则教师加以纠正,讲说通明则记录于簿,以便奖惩有据。讲课完毕,学生退回斋舍自习,其读书进度由教师预先划定。受南宋后期程朱理学盛行的影响,横城义塾学生除学习传统的“四书五经”外,还要求阅读《近思录》《太极图说》《通书》《西铭》以及伊洛诸理学家的著述。同时,义塾亦要求学生兼习“诸史”。
四、横城义塾的考试规定
横城义塾仿效太学及州县官学“月书季考”之法,规定每旬之三日举行“课试,上、中旬本经,下旬论、策间之;每试十人取拔三人”。考试分“堂试”、“拟试”两种,所谓堂试为一般课业测试,而拟试是指仿照科举考试方法进行的考试。
除了蒋沐“割田租一万以隶焉”之外,《义塾纲纪》对义塾的经费管理、使用也有详细的规定。除建置、维修书院费用以及教师薪金之外,义塾还承担着“行供生”的食宿费用及义塾杂费开支等。此外,《义塾纲纪》还对“朔旦拜谒”等事项订有规定。
横城义塾的《义塾纲纪》内容十分全面、细密,故方逢辰《义塾记》称誉其“教育有节”,“若夫起居出入有度,登降揖逊有数,周旋游息有矩,条目纤细备具”,“有郡县学之所无也”,从而影响甚大。横城义塾这种颇为完备的课试、拟试制度,对明、清书院教学制度带来很大影响。
蒋沐以一己之力创置颇具规模、影响的横城义塾,并非当时特例,元初人称南宋后期东阳境内“大家多创书院,作好饭,招延名师,以教乡党子北,诗书讲诵相闻,旁郡他邑所不及”。众多民办书院大大促进了宋代两渐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方逢辰参与制订以理学思想为教学主旨的《义塾纲纪》充分反映了宋代学者、理学家对当时书院的影响。
摘编文献:
顾宏义:《南宋横城义塾及其<义塾纲纪>考论》,《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