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7日11:12 来源:上海慈善网 作者:张秋红
无锡荣氏家族是中国近代第一实业大族,也是兴办学校、发展教育的第一大族。从1906年起,荣氏家族开始兴办学校,涵盖了小学到大学、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对近代苏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前后,无锡荣氏族中对先兴办新义庄还是先办学校的问题发生了争议。究竟以赡养脱贫优先还是以教人生存优先?部分族人认为应先兴办义庄,从经济上救助族中贫困者。这符合中国传统儒家的主张,《论语·子路篇》中孔子提出治国的三个重要条件:首先是“庶”,即百姓人丁兴旺;其次是“富”,使人民有富足的物质生活;再次是“教”。但是,荣德生和近代教育家黄炎培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教重于赡”、“教先于赡”。荣德生倡导家族教育优先于家族赡养,主张以教带赡,通过教育教会人们如何生存和发展,以教育带动经济。这种教育主张使教育不只是培养“圣人”、“贤士”和精英,还要培养实业专业人才,这开拓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内涵,为人们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1928年,荣德生在《追述工商中学始末》一文中说:“余髻年习商,读书无多,迨后置身实业,职务繁冗,深感学识缺乏之痛苦,渐悟教育事业之可贵。”因此,荣德生兴办学校,投入教育事业。1906年至1918年,荣氏家族开办了四年制的公益初等小学和竞化高等女子小学各四所,二年制的公益高等小学和竞化高等女子小学各一所。除本族子弟外,其他适龄学生均可入学,包括女童。1919年至1937年,荣氏家族又开办了公益工商中学、梅园豁然洞读书处、公益初级中学。1938年,荣德生支持子侄辈以申新纺织公司的名义筹办中国纺织染工程补习学校。学校招收申新各厂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兼收少量其他纺织企业的在职人员。1940年,荣德生又以申新九厂名义开办中国纺织染工业专科学校,设置纺织、染工、机电三个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1947年,荣德生又创办了私立江南大学。这是我国民国后期著名的私立大学,与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并称民国“江苏四大高校”。新中国成立初期成为我国培养工农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基地之一。
荣德生改造了教学内容,主张以实用科目为主,并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荣德生曾总结道:“余昔年办学,有小学、中学而至专修皆持此宗旨:教育贵在实学,虚有其名,无裨实用,不如无学。”民国八年,荣德生在工商中学开学之日就发出宣言:“吾国工商不振,瞠乎居欧美各国之后,无可讳矣,岂非以人才之缺乏乎!吾闻欧美各国,有工商专门学校培植专才,故其术精,其力宏,执世界之牛耳。”可见,荣德生创办教育实以振兴国家实业为宏伟志向。他所创办的私立江南大学“设文、理工、农三个学院,中文、外语、经济、史地、数理、机电、化工、农艺、农产制造九个系”。荣德生特别重视工商等实用科目,特地在学校中创办商店、银行和工厂,由学生经营,供学生实习,以锻炼其实用技能。同时,学校对学生的德育与体育也相当重视。
荣德生提倡教育方法要注重实习,教学做合一。工商中学就特别重视学生的实习,“实业学校贵乎实习,否则技术不克精娴也”。为了方便工科本科生实习,工商中学设立了四类工厂,锻工厂、精制工厂、翻砂工厂、木工厂,还设立银行和商店,供商科本科生实习。据当时学生描述,商店中分五金、什品、食物、书籍等部,凡日用必需之品,罔不罗集,装潢华丽,见者莫不称赞;银行所用的薄记,与近代新商业界的银行所用的完全一样;工厂所用机械,由各国陆续运到。工厂的设备渐趋完善,分铸工厂、翻砂间及铁工精制、木工厂等,所用工人以数十计,工厂除指导学生实习之外,还向外营业。
荣德生的教育实践打破了传统教育的狭隘性,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在平民中得到普及,同时扩展了教育内涵,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
摘编文献:
张雁、蒋明宏《“教”与“赡”之争——荣德生“教重于赡”思想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