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7日13:20 来源:上海慈善网 作者:张秋红
冼冠生,1887-1952,广东南海县佛山镇人,是民国时期规模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冠生园的创始人。冼冠生不仅深谙经营之道,而且一直致力社会慈善事业,在上海救助贫困,关心桑梓。
近代上海开埠以来,广东沿海人民不断流向上海。1949 年上海已有粤人近12 万,是迁入广东人最多的国内口岸。在迁入上海的广东人中,南海人所占比重较大,而南海人中又以佛山人居多。冼冠生时常成为广东旅沪商人中捐款的号召者。每当上海乃至全国有各种慈善会、募捐会时,冼冠生都积极参加。在募捐册上往往都先写上他的名字和捐助金额,以作为号召和参考。1930年4 月,全浙救灾会临时国货场成立,冼冠生任委员。1937 年,抗战爆发后,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冠生园在自身困难的情况下,还派送食品救济难民。
为助学和救济儿童,冠生园曾多次举办义卖活动。1944 年9 月中秋佳节,冠生园举办月饼义卖,制作三只特大精品月饼作为义卖活动重点。义卖所得共有十万二千元全部捐赠以助学济贫。1944 年12 月,冠生园举行义卖蛋糕助学活动,制作特大兵舰型蛋糕和宝塔型蛋糕两座,以竞买的方式义卖。不久被爱心人士分别以七万元和五万元的高价购得,冠生园将十二万元善款全部捐出。
冼冠生一直不忘关爱同乡。1933 年1 月,广东旅沪同乡会成立,董事33 人,冼冠生名列其中。广东旅沪同乡会成立后先后设立了粤民医院、接收了岭南山庄、设立了广东商业补习学校,在救济同乡、发展医疗、教育行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冼冠生还积极参与筹备南海旅沪同乡会的成立。光绪末年,旅沪南海人在上海闸北王家宅成立了南海邑馆,后在“一·二八”、“八·一三”两次事变的战火中遭到摧残。1947 年夏,大雨连绵,东、西、北、韩四江水位暴涨,酿成巨灾,受灾范围达73 个县,死亡21 000人,南海县也是重灾区。南海县长王浩明特来电呼吁旅沪南海人士救援桑梓。但南海邑馆已无人主事,组织涣散。最后由冼冠生牵头重组南海同乡会,募集善款。1947年10 月28 日,该会筹得七千四百零六万善款,通过国华银行汇到广州的南海旅省同乡会。1948 年4 月18 日,南海旅沪同乡会在南京路冠生园总公司正式成立。冼冠生等二百八十六人出席会议。会议通过了同乡会的章程,章程包括:关于同乡职业之介绍事项;关于桑梓消息之传递及灾患之救济事项;关于同乡之救济事项;关于同乡教育文化卫生之倡导事项;等等。冼冠生在做完发动工作之后,因为身体原因并未再参与,而让冠生园协理黄翰良作为代理人参与其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同乡会的进展。南海旅沪同乡会组织了很多慈善活动造福桑梓:
1、筹办小额贷款。南海旅沪同乡会以募捐所得福利资金为基础,于1948 年5 月开始面向同乡会员办理小额短期贷款业务,以解决世事艰难,小本经营,资金周转不灵的困难。
2、施棺赠药。对穷苦的同乡,有病施医赠药,逝世施舍棺材是同乡会的一大主要工作。在四亿元福利善款中,除部分用于贷款外,为保值起见,南海同乡会购买棺材五十五具,存放于中央殡仪馆中,如遇丧葬无力的会员,即可施予。为方便会员就医取药,南海旅沪同乡会在全市主要区域布置免费就医处、施药处、赠券处。贫苦同乡可就近到赠券处领诊病,到指定就医处看病。自1948 年至1949 年2 月,同乡会共发放1 132 张诊病券。到1949 年3 月,南海旅沪同乡会共收得各项捐款金圆券87 752 568 元,基本全部用于赠医施药、施送棺木、修建南海公墓等各项公益事业,其中以赠医施药最多。
3、修建南海先友公墓。抗战胜利后有大量骸骨移入南海先友公墓,但原先公墓建设较为仓促,与荒地相似,如仍维持前状是对逝者的不敬。为此南海旅沪同乡会决议修葺南海先友公墓,预算费用金圆券两万余元。经过南海同乡踊跃捐献,共筹得资金八万九千八百十七元二角,远超预算所需。1948 年9 月完工,修建墓地道路,各坟墓加土增高,立墓碑,公墓焕然一新。
冼冠生不仅经营有方,而且积极参加各项慈善事业,救济儿童,关怀桑梓,对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文献:
韩健《冼冠生与南海旅沪同乡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5月。